图源潇湘晨报
情感主播上演的家长里短,不少是博同情的商业陷阱。苦情直播的背后,是灰色产业链编织出的网络骗局。销售的产品是假的:一些金玉制品被鉴定为假,一些精心装扮的“名牌”实际上是地摊货。用来吸引流量的戏码是假的:据业内透露,主播团队里有负责写剧本的编剧和走戏的导演,通过中介找来的演员、开麦讲话的“麦手”可以在不同的直播间里流转参演。主播的“好东西卖给家人们”的立场是假的:正规产品所付的佣金低、市场价格相对透明,不好吹嘘,反而是三无产品水分大、有赚头,有时还能钻平台盲区……凡此种种,涉嫌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精心编制的假故事,对老年人的情感和钱包却会造成真伤害。“一天起码有10个小时在看直播”“别人都说是假的,他还激动指责人家是‘黑粉’”“买的东西明明是质量问题,他还说主播是无辜的”……对此,不少儿女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让爸妈如此“执着”?有人认为,直播间里几乎总有坏人欺负好人的情节,且都是以主播带领打败坏人为结局,“惩恶扬善”的爽文逻辑,满足了老年人对正义感的渴求和希望;也有人分析,直播的剧本唤醒了某些遗憾和伤害,而情节中的矛盾调解、问题解决进行了情感代偿,从而激发自我认同与共鸣。需要看到,老年人沉迷情感直播,固然有观看门槛低、带货诱导性强的原因,但背后更深层次的老年人精神寂寞和情感“空洞”不容忽视。图源新华社
如今,老年群体“触网”已经成为时代趋势。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8亿。也就是说,至少每两个老年人就有1人接触了网络。从网上购物到在线社交,在数字世界中愈发活跃的老人们,不仅拥抱更丰富的生活,也激荡出“银发经济”的蓬勃活力。但也要看到,一些瞄准老年群体的消费套路也应声而出,披上“马甲”,以更为隐秘的形式暗藏。有报告显示,如果将受骗广泛定义为诈取钱财、欺骗感情、传播谣言等,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对于涉嫌欺骗、违法违规的,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出手,进行调查处理。而背后的情感缺失更需要我们重视,毕竟,“触网”只是跨越数字鸿沟的第一步,更炽热的温暖关怀、更周密的悉心照料,才能护好老人网络生活的每一步。有人说,老年人沉迷网络的底层逻辑是一对关于时间的矛盾:当岁月匆匆的脚步,将几丝斑白赶上鬓角,自己闲下来的时间多了,有人陪伴的时间却少了。儿时学步,父母温暖厚实的大手护住摇摇晃晃的我们;如今,当他们的身姿佝偻、步履蹒跚,穿梭数字丛林,我们能做的正是回馈、反哺,陪他们慢慢变老。面对“假戏码”骗得“真感情”的难题,唯有全社会共同用心用情呵护老人,才能交出数字时代守护桑榆晚的新答案。这正是:直播吆喝叫声闹,鹤发郁郁守空巢。莫使形单影又只,衔枝反哺留常笑。(文 | 周山吟)
| 荐书 |
★ ☆ ★
《与未来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风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等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当当已售,扫码即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