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说古代人的冷漠在古代,出现了民众的冷漠,不仅是官僚冷漠,而且老百姓也冷漠。
古人大多生活在不良的政治环境中,没有什么自由主义和民主思想,都是靠君主和官僚统治政治权力高居于社会之上,像一张无形的巨网,罩住了整个社会,并且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从而使政治成为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使政治领袖成为决定百姓命运的关键性人物。
政治的“全能性”以及对政治权力和政治任务抱有过高的期望,使民众不得不以高度的热情去关注和投身于政治过程当他们受到政治强权的胁迫,或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几乎无处逃匿,也无法自我保护;唯一可能的回应,不是“沉默”中的“死亡”,就是“沉默”中的“爆发”。
在政治激情骤然而剧烈的“爆发”中,他们又往往簇拥在“英明领袖”之下,昂首阔步地步入下一轮循环当士族阶层可以世代做官的时候,老百姓没有做官的权利,只能做农民,读过书的人可以做权贵们供养的食客,必要的时候为主人出谋划策,挺身而出。
只要权贵们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还真的见效了,就会给他们一些钱财、身份、地位他们可以借此飞黄腾达,战国策士们大多走这条道路,无论是弹铗而歌的冯谖还是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都是策士出身,也都获得了高官厚禄那时候没有科举制度,读过书的底层人只能做权贵们的谋士,而勇猛有力的人可以做权贵们的武士,必要的时候挺身赴难,为主人献身。
除此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农民,只要有口吃的就能活下去,没必要参与政治,也没能耐去做权贵们的食客于是,他们大多冷漠,不关心政治,也不关心国君是谁,只要能让自己吃饱穿暖就行至于进取心,基本上没有,唯一的进取心就是多打粮食,家里有余粮,心里就不慌。
科举制兴起之后,皇帝给民间人才提供了上升通道民间的书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当然,唐代的科举制除了考试,还可以推荐书生们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也可以通过推荐做官民间的读书人大多喜欢做官,因为只有做官才可以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力,才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只是做农民,并没有什么好的出路书生们追求自己的前途,要做官,要修齐治平,而农民们大多冷漠,并不会去追求什么官职,也不追求大富大贵,而是知足常乐,同时迷信神灵和命运在小农经济背景下,皇帝要求人们安分守己,不能整天想着获得富贵,只要能生活下去就行,知足常乐比什么都好。
人心不足蛇吞象,没必要非得做官做官也有做官的苦,也有做官的难处其实,皇帝站着说话不腰疼,明明享受全天下的财富,却说做官不好而官僚们大多“雁过拔毛”,私自加税,互相倾轧,想方设法从民间搜刮财富即便民间遭遇饥荒和战乱,老百姓还是要照常交税,交不上去就要被惩罚。
为了逃避天灾人祸,老百姓要逃荒要饭,或者受到某些起义军的影响,跟着起义了
古人向往做皇帝,农闲时总是想象皇帝的生活,想象自己做了皇帝会怎样其实,他们根本没进过皇宫,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只是凭空想象,或者关心皇帝的身体甚于关心自己的身体,还要模仿皇帝搞迷信活动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皇帝要祭祀,民间老百姓也要祭祀。
如此一来,崇拜鬼神就成了统治的需要皇帝用神权来统治,用改造了的儒家道德来统治,用法律来统治,而每一项统治策略都是经过权力系统改编的,都是有利于权力系统的东西,而不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东西老百姓要想获得上位,就要积攒粮食,卖了钱,租地,再种粮食,积攒粮食,经过三代以上人的努力,才会积攒一定的财富,供养一个书生。
书生要是考中了,就可以做官,光宗耀祖,还能带动整个家族的繁荣要是书生考不中,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了,有的不敢回家,在外面漂泊,有的自挂东南枝,有的投水自尽因为他们背负了家族的希望,要是考不中,就对不住家族的努力了。
书生可以关心政治,却只是在体制外徘徊,只有进入体制之内,才知道皇帝是怎么回事,官僚阶级是怎么回事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么理想,也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官场有自己的运作机制,也有自己的惯例,只要书生进入官场,按照惯例来,就可以做好官,要是逞书生意气,还要独善其身,就会被排挤,最终做不成官员,或者被贬,或者被免职,也就活成了笑话。
于是,书生们做官只需要忠于上级,忠于皇帝,遵从官场惯例就行了,没必要以清高自律农民们会长期受到政治胁迫,会面临赋税、兵役、徭役的压力,也会面临疾病、饥荒、战争等灾难,他们会关心皇帝的生活,会关心官员的生活,不过都是一种自恋式的想象,并非看到了,也并非真的知道。
有口吃的就能活下去,倘若没有吃的了,就可能“爆发”他们只能盼望出现好皇帝,却不明白封建体制的危害,也不明白只有打破封建体制,才能获得自由而所谓的好皇帝,不过是把手中的锁链放松了一些而已,并非不让老百姓交赋税,并非不让他们服兵役、徭役。
于是,他们沉默了,只需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要是连小日子都过不好了,就要揭竿而起毕竟,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与其饿死,不如抢夺权贵们的粮食和财富在社会相对稳定时期,官僚们遵从了官场的规则,比较冷漠,并不会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封建体制约束了他们,让他们只能在体制之内活动,而他们一旦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就会不思进取,耽于享乐,不会给老百姓办事了皇帝也是如此,继承皇位之前信誓旦旦,一旦做了皇帝,就会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很多皇帝都没有尽职尽责,当然,即便有尽职尽责的皇帝,也不可能一个人管理天下所有的事。
老百姓只要有吃的,就会沉默,甚至冷漠以至于异族入侵的时候,老百姓想到的不是保卫皇帝和都城,而是逃命
在古代,天下是权贵们的天下,并不是老百姓的天下而权贵们会认为天下是皇帝的天下,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天下皇帝会认为,天下只是一个概念,要趁着年轻好好享福于是,没人在乎天下,没人真正关心政治,关心的只是享福,即便通过各种潜规则来作威作福,也在所不惜。
如此一来,天下就不成其为天下了,而冷漠尤其是政治冷漠会一直持续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