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克服亲密关系中的自卑心态?阿德勒:面对自卑,超越自卑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于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
这段文字来源于夏洛蒂·勃朗特知名著作《简爱》,它描述了女主人公在亲密关系中的自卑以及与自卑的抗争或许你也有过这种体会:心里喜欢着某个人,因自我感觉不够优秀,只敢远远地看着,不敢表露出来;虽然有很爱很照顾自己的另一半,但总觉得条件配不上对方,无法尽情地投入;。
总担心对方看到真正的自己后,会嫌弃地离开,每天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中;易“吸渣”体质,每一段感情都非常投入、付出,但对方总是不珍惜,走不到最后;……你以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漂亮、身材不够好、家庭条件一般……才会在亲密关系中反复受苦吗?
实际上并不是,是你的自卑感在作怪它是你内在的一种卑微的心态,无论怎么说服自己,你都很难相信自己真的值得被喜欢,很难信任这段亲密关系是安全而稳固的01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容易自卑?一、伪装的人格面具卸下在亲密关系中感觉很自卑,其实是因为
伪装的面具卸下,那个真实的,不被理解和接纳的自我逐渐暴露出来每个人都有两层自我,一个是真实的,不设防的自己另一个是伪装的,察言观色的自己当我们在幼儿时期,跟父母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总是被忽视和拒绝,在我们长大过程中偶尔透露真实想法,就被批评、指责、打压……那我们可能会形成一个悲观的预期:“。
真正的我,是不被别人喜欢的”所以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我们会给真实的自我穿上一层厚厚的伪装:察言观色,迎合别人的期待,从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可能这样一个虚假,圆滑的自己,让我们很好地适应环境,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但是我们内心也有隐隐的恐惧:抛开这层假面,还会有人喜欢我吗?这种恐惧在恋爱中会无限地放大在和周围朋友相处时,人际距离没那么近,我们还能用圆滑的伪装包裹住真实的自己而在边界消融,两颗心逐渐贴近的亲密关系中,情绪逐渐占据上风,我们再也。
无法保持足够的理性来维持假面心里那个自卑,不讨人喜欢的小孩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强烈地担心:他会喜欢那个真实的,不起眼的我吗?还是会像其他人一样不屑地离开?距离的拉近激活了曾经付出信任又被深深伤害的恐惧于是在喜欢的人面前,我们再次变成从前那个自我怀疑,缺乏价值感的小孩。
二、价值条件化在亲密关系中感觉卑微,也有可能是价值条件化,认为只有足够好的自己才配得上这段感情当我们说:“我不值得你喜欢”时,其实是把双方的价值放在天平上称量如果自己的条件不够好,或者对方的付出明显多于自己,我们会。
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很想告诉另一半:“我何德何能被你爱?”这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场景:家长对孩子说,这次考试达到九十分以上,你才算我的好孩子,才能得到一个新的玩具熊好像我们只有满足某种要求,某个条件,才配得上别人的爱和关心。
亲密关系注入了太多功利的因素,仿佛变成一种等价交换,需要我们不断积累资本去换取长期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会逐渐习惯“付出,然后得到回报”的亲密关系模式,变得不敢奢求无条件的,纯粹的爱,更加习惯冰冷的,现实的人际关系。
而且看着周围同伴轻而易举地得到疼爱,而自己为了一句认可都要费尽心思,委屈、低人一等的观念在潜意识里慢慢扎根:“我是个糟糕的人,没资格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照顾”所以在感情中,我们只有为对方付出很多,牺牲很多,才敢开口去要求一些什么。
如果对方单纯地对我们好,不提要求不图回报,消极的自我观念就会跳出来指责我们:“你什么都没做,有什么资格享受这一切?”结果爱唤醒的是强烈的惶恐和不安三、来自父母自卑性的投射亲密关系中的自卑,或许也是接受了太多自卑性的投射,。
习惯了用自己的弱小去衬托别人的权力感和控制感很多心理发展不够健康的父母,会希望自己一直被孩子依赖,能够成为他们永远的支柱如果爸爸妈妈需要让自己那么强大,那么无所不能,孩子只能把自己变得弱小,呈现出需要被照顾的状态,这样才能配合父母膨胀的心理。
而当我们习惯了这种不平等,缺乏力量感的关系模式,在和恋人相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把从前那一套照搬过来:摆出低姿态来讨好对方,通过满足他自我夸大的愿望来体现我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