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北京市检二分院编者按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应尽的共同责任,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加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愈发重要我院将根据《民法典》中规定的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内容,推出系列专题普法,一同守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继承宽恕制度是《民法典》中规定的一项新的制度,是指在继承人做出一定的违法行为从而丧失继承权后,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经被继承人表示谅解、宽恕以后,重新获得继承资格的一种制度,其旨在最大程度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思自治,同时挽救确有悔改的继承人,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案例甲、乙夫妻有一独子丙,从小娇生惯养,整日不学无术,对甲、乙二人也是态度恶劣,在二人上了年纪后更是经常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街坊邻居忍无可忍,在丙又一次打骂其父甲时选择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出警,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丙处以15日行政拘留的处罚,甲、乙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丙丧失继承权,人民法院支持了甲、乙的诉求。
拘留期间,经过警方的批评教育,丙痛哭流涕悔不当初,表示出去以后一定努力工作,好好孝敬父母之后,丙确实痛定思痛,找了一家企业上班,并且每周都要回家看望父母几次,帮他们洗衣做饭,父亲甲生病时更是在医院连续陪护几天没合眼。
经过几个月后,甲、乙觉得儿子确实改变了,又加上是家中独子,于是选择了原谅儿子,在遗嘱中重新将儿子丙列为唯一继承人
法条链接《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
检察官解析在本案中,丙虽然之前对甲、乙态度恶劣,并且还对甲实施了严重的虐待、殴打行为,但其在被公安机关处罚后,意识到了错误,确有悔改表现,并且之后身体力行照顾父母,也取得了甲、乙的谅解,因此丙仍享有继承权,能够依据遗嘱继承甲、乙的全部财产。
检察官小贴士《民法典》设立继承宽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谐的亲子、家庭关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一家人血浓于水,是血缘和情感上最亲近的人,所以即使继承人在一段时期内迷了心窍,做了一些错事,只要之后幡然醒悟、努力补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也是可以获得谅解的。
实际上,这一制度也给了继承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在保护被继承人权益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体现了对被继承人意愿的尊重,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