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这都可以?(儿子打母亲,父亲说了一段话,看哭了儿子打儿子)原创 儿子打伤母亲,巡抚有意宽恕,乾隆帝反杀儿子骂巡抚

原标题:儿子打伤母亲,巡抚有意宽恕,乾隆帝反杀儿子骂巡抚孝道,是每个炎黄子孙根深蒂固的第一道德标准;在有史以来的艺术、文学、戏曲作品中,都把孝道列为做人之根本准则,即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性情暴虐的莽夫,都被保留着做人的基本特点——孝顺!这说明,在中国文化的内核里,孝顺父母不是道德范畴,更像是生而为人的最低标准。

孝道,早已超越了道德规范对中国人的约束,成为华夏文明的标志性符号!究竟是谁把这个符号拔高到巍峨巨山的高度?自然是数千年来的炎黄子孙,先贤圣哲了,当然还有历朝历代的中国皇帝!因为孝道是维持一国稳定的基石,尽管皇帝自己大多不孝顺,却都会坚持“以孝治国”的基本国策。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儿子殴打母亲的家事,却最终引发乾隆帝大动肝火……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的湖南宁远州这里生活着原本幸福的一家人,户主张先生,妻子冯氏,还有两个健康的儿子无奈张先生英年早逝,留下冯氏一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艰难求生。

熬到两个儿子分别成家独立,母亲冯氏已近油尽灯枯,再也无力生产了!兄弟俩起初也没有为母亲养老的事情考虑过,随母亲心意就好;只是两个儿媳妇都不是省油的灯,偏偏这哥俩儿又都听媳妇儿的话……!妯娌不和造成兄弟推诿,最后族长出面,兄弟俩一人半年,轮换。

冯氏的养老问题总算得以解决然而,冯氏的日子不好过尽管能吃饱穿暖,但儿媳妇时刻防贼一样的对待婆婆冯氏唯有常常去老伴儿的坟前哭诉,这种家务事,老太太也不愿让人知晓!可去坟头的次数多了,两个儿媳妇也不满,害怕自己不孝的事情传出去,又对婆婆加紧了看护。

这一年,冯氏跟着大儿子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儿媳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但她讨厌和婆婆一桌吃饭,便将各种菜单独扒拉一些,端到冯氏的房间,让她单吃看儿子媳妇过年都不待见自己,冯氏气不过,请出老伴儿的牌位,一个人对着丈夫牌位过年。

她想着过年了,总该有酒让老伴儿开心一下,厨房摸索半天看到一坛酒,打开,里面仅剩一点点残酒了,刚好倒了两个大半碗冯氏边和老伴儿说话边吃饭喝酒,很快半碗酒喝完了冯氏没有酒量,迷迷糊糊趴桌上睡着了!此时,老大两口子也在喝酒。

大儿子见酒桌上的酒坛喝空了,还不尽兴,便起身去厨房找酒最后发现酒坛被母亲拿走了,此时,儿媳妇又说些母亲的怪话……老大推醒昏睡的母亲,责问母亲干么偷酒喝;母亲平时也不敢和儿子说严厉的话,此时她仗着酒气说道:什么叫偷,大过年的,我与你死去的爹一起喝点酒怎么了!难道还要你这混小子批准不成?

见母亲竟然出言顶撞自己,老大一拳打过去,正中冯氏额头,冯氏应声倒地,头上渗出血来。老大本来半醉状态,一下清醒过来,他害怕了,让媳妇儿给母亲包扎……。

第二天,老二来给母亲拜年,见母亲额头有伤,立即背起母亲寻医问药,大年初一,当然不好找医生很快,张家大儿子打伤母亲的事情全城传开!这里在先介绍一下“大清律”:儿子儿媳辱骂父母爷爷奶奶,绞刑;殴打父母爷爷奶奶,斩刑;打死父母爷爷奶奶,凌迟处死。

法律很严厉,只要骂了长辈,就已经死定了,不同的只是死法当然,尽管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但只要不是很严重,没有社会影响力,通常是民不告官不究;但冯氏的事情,已经传开了!宁远知州得知此事,非常害怕!因为,按照大清律,儿子一旦打死母亲,地方知州也将以教化地方不力连坐,最轻也要被罢免官职。

他立即派人将冯氏接到府衙治疗,希望冯氏没有性命之虞,尽快康复!同时,把儿子张老大押入死牢,等待冯氏康复情况,再作判决好在冯氏只是轻微伤,很快就康复了儿子后悔不已,母亲自然也舍不得让儿子去死!知州却不敢隐瞒,只能照规矩将案情上报,知州按大清律判了斩刑,同时备注了母亲轻伤,儿子已有悔意的情况;希望上级领导做主宽恕,因为知州一级无权处理。

湖南巡抚富察善,对于这种情况,按照以往惯例,会一面下令知州将人犯正法,一面将案情上报皇帝这一次,他看懂了知州的苦心,有意宽恕大儿子没有下令知州行刑,只在案卷上多了些备注,希望乾隆帝宽恕,让全国臣民感激圣恩仁厚!。

没想到,乾隆帝看完奏折,勃然大怒当即召集军机大臣传谕道:殴伤母亲当斩立决,自应绑赴市曹即行处斩,为什么要先报到我这里来?富察善等人,怎能如此不通事理,传旨申饬富察善,同时下令张老大立即正法,不能让他多活一天!。

大儿子死了,老太太怎么样?后面的情况不得而知!乾隆帝处理的对吗?也对也不对!不孝子应该受到处罚,但又罪不至死!毕竟生命至上,若母亲被意外打死,或许不会同情忤逆的大儿子但更希望母亲平安无事,且健康长寿!隐隐感觉,这乾隆帝过于教条而草菅人命了!朋友,您觉得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