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带有“恨”文化的韩国偶像剧,面对时代的发展,也在寻求变革之路韩国文化中毫无疑问,具有一种极端负面的情绪,但同时也含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悦与全然的纵情,这种狂热的一面,似乎可以被称之为“兴”,或者说是乐。
它是对“恨”的一种内在稀释与转化,即通过一些令人喜悦的宣泄行动来“解恨”在韩国老百姓通常所使用的谚语和神话故事,以及传统唱调中处处散发出,韩国人“恨” 的文化意识痕迹可以说,韩国人的“恨”意识已不是无奈的忍受和被压抑的抑郁、为了复仇的暴力行为,而是已升华到通过音乐和娱乐,以及文学作品来表现“解恨” 意志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通过伴有积极、肯定的嬉笑、讽刺、谐谑的艺术形式,来释放“深而稠的大恨”的方式韩国民间有著名的面具舞,一个残疾乞丐(通常是社会中备受怜悯或嘲笑的对象)站在观众面前,通过唱歌、跳舞,来庆祝他的不幸,从而超越他的悲剧,这名乞丐后来进入到一种欢乐和忘我的境界,就像他的痛苦已经被解除,如释重负。
这种“解恨”方式与许多中世纪欧洲国家,发明的“愚人庆典”十分相似,在该庆典中,农民与国王的角色暂时互换,那些出身卑微和不幸的人,能够在短暂的片刻中,将社会秩序抛诸脑后,从令人难以忍受的社会等级制度压迫中解脱出来,感受欢乐的自由,这种稍纵即逝的快感,正是人们忘却痛苦的自我疏导。
既然悲剧无法消除,那就只有庆祝与狂欢,用这种方法,韩国人能够以一种反常的,充满娱乐与笑声的方式,触及心底的痛,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兴”文化乐极生悲的悖论是悲极生乐,“兴”文化以一种“极端快乐”的替代满足感,伴随着韩国的大众文化而生,并且以一种热情奔放的精神命脉,植入韩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之中,浓缩于韩国的社会、艺术与文化,尤其是以大众文化为代表的电视剧中。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首先是快乐的正面情绪,表现为语言、肢体的戏谑、夸张与幽默的表达和抒发,不论是韩国综艺节目,还是韩国偶像剧中,都带有越来越多的喜剧成分,会出现一些搞笑、夸张、滑稽的表演这一方面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语境,决定了节目的娱乐化色彩,另一方面则是“兴”文化下的韩国式狂欢,造就了这个民族对欢乐的追求,并以一种幽默的民族特性表现出来。
其次是对现实的逃避,表现为一种欲望的发泄这种纵情表面上是一种娱乐,实则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精神享乐正如韩国偶像剧具有一种超现实性,人们通过电视剧不仅可以享受视觉的愉悦,还可以见证浪漫唯美的爱情、欣赏帅哥靓女的美貌、看到奇怪魔幻的故事。
在这些愉悦快乐之下,蕴藏着人们潜意识的欲望,伴随着个人欲望的发泄,社会欲望也在不断繁衍,并趋向一种纯粹的“享乐”主义,人们很容易将这种享乐,看作是对现实的逃避最后是情感的释放,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感染与狂欢。
韩国是个多情的民族,也容易走向情感的极端韩国偶像剧中尽管以情为叙事主线,但感情时常处于一种大悲大喜的波动轨迹中,无论怎样的感情,都要经历离别才能走向美好的结局,无论遭遇了怎样的阻碍,但终都会轻易克服从而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主人公需要做的,只是陷入情感的痛苦与喜悦、折磨与纠缠之中,韩国偶像剧善于将情感放大,使观众与主角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的发泄与释放韩国人在这种“兴”文化的刺激下,使自己从“恨”中解脱出来,并且享受到生活的快感,他们坚信在“恨”的时代,也会有希望。
幸福之中掺杂着苦涩,悲伤之中怀有希望,正是他们的情感写照,如果把这种“兴”文化,看作一种“解恨”的方式,意指为逃避或独自熬过充满痛苦的、被人强制的漫漫岁月,而产生的一种生存方式或方法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兴”文化已逐渐变成了韩国人的,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应对各种挑战的民族动力。
时至今日,它已经内化成为韩国人的另一种民族特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个性、创新的精神近些年在媒介叙事文化语境下,韩国偶像剧在面对,他国优秀电视剧的竞争中,意识到俗套的剧情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唯有求新求变求精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因此,韩国人将“兴”文化所体现出的大胆革新的理念,植入电视剧的创作中,在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使韩国电视剧走向类型创新和题材多元的发展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