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热点

快来看(漫长的冬季作者及简介漫长的季节男主)东北人的忧伤,是酒神的忧伤——聊聊《漫长的季节》

#1去年《平原上的摩西》大受赞美的时候,我就没有特别的感觉可能因为我是在东北土生土长的文艺青年,对东北太熟悉了所以它不是我心中真正期待看到的东北,就像最近这几年很多描写东北的影视作品一样,每每看到,我的感情都不会很投入,感觉有点隔。

这些年很多反映东北的电影都很文艺,拍得也很好,但对我来说,就总是缺少点什么,可能是没有我希望看到的东北的那个魂儿#2所以开始的时候,网上那么多好评,我都有点不想看《漫长》了,幸好还是看了,十分欣慰,这个味儿就对了。

有个南方的网友看完后提了个问题说电视剧确实很好,但是为什么人物角色会那么多小品一样的抖包袱,逗贫呢?而且关键时刻都拉人出戏,是不是有点多了?然后他收到了一千多个回复,有一千多个东北人告诉他(包括我),东北人表示这剧正常,东北人就那样。

电视剧已经很克制了,现实生活中比这还能逗#3因为赵本山的小品风靡全国的缘故,所以许多人把东北人的这种精神气质理解成小品式的,肤浅的,底层的,没有文化的,是和高雅相对的……连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是离开东北这么多年后,再回头去看东北,看清楚了我们的青春,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的那些绝望,心碎,梦想的破灭……。

我才明白,东北的忧伤是酒神式的忧伤天生带着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的癫狂的气质#4就如尼采说的那样:“一个人倘若有健全旺盛的内在生命力,他是不会屈服于悲观主义的悲观主义是生命力衰退的表现,屈服于悲观主义有如屈服于霍乱,表明机体已经患病。

”“总之,问题全在于生命力:你健康,你就热爱生命,向往人生的欢乐;你羸弱,你就念念不忘死亡,就悲观厌世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有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两个典型的人物家族里所有叫阿卡迪奥的都是壮硕结实,原始粗野,荷尔蒙爆棚的。

所有的奥雷良诺都是高瘦,理性清醒,冷漠,忧郁的阿卡迪奥就是酒神的原型,他完全放纵自己的情绪情感,用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来面对孤独奥雷良诺则是日神的原型,他气质阴郁,悲观厌世,用与世隔绝来面对孤独#5东北人的那种酒神般的癫狂气质,不是说真的每天喝大酒,醉茫茫(虽然也确实爱喝)。

而是不管多大的事儿,他们都能去解构,嘲笑并且自嘲,抓住人生荒谬的本质,瓦解它的严肃意义而这是民间文化里普遍性的特别是语言风格上这就是我看《平原上的摩西》感觉没那么亲切的缘故它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奥雷良诺,连同它电影的色调,都更像是日神的气质。

而《漫长的季节》才是我心中的东北,明媚的阳光,蓝天白云,绿油油的庄稼地,破败却亮堂堂的北方城市#6故事开始的那个年代,是这片土地上多少人心碎和梦想破灭的年代,共和国的长子,被无情抛弃的时代怎么可能不伤心呢。

但是那心中的忧伤太巨大了,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这种气质呈现出来的,是这片土地的人们对时代巨变,小人物自身命运突变的一种状态一方面是对命运的无奈和顺从另一方面,精神上努力直面人生的悲剧,绝不向悲观主义屈服,想要用生命本身去击败它。

仿佛人们坚信,只要我们还能说笑话,嘲笑生命的悲伤和孤独,悲伤和孤独就不会将我们吞噬无数的东北人,也确实是这么挺过来的#2所以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很喜欢《漫长的季节》,它让我感到亲切,带给我的是更深刻的感受和回头对东北的凝视。

到目前为止,能够很好地展现东北人这种酒神的气质的,我只看到过两部,一是这部《漫长的季节》,一是纪录片导演马莉的《囚》我必须得承认,从前,我对这片土地理解得还不够最后,推荐这部剧,特别是离开东北,漂泊在外的朋友们,很值得一看。

推荐阅读:男人追求女人的正确流程是什么样的?上篇:用力过猛地追求自我和解,结果更郁闷了我的书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