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热点

速看(有没有怀旧的怀旧有感)怀旧有毒,别上瘾!

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1北岛在《波兰来客》里,写过一句话,非常抒情,一拎出,立即能撩动所有人的感伤情绪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之所以撩人,一因文辞美好,二因怀旧。

但是,这句话是有特定深意的其中深意,有关家国,有关信念,更有关苍凉的、无奈的个体命运具体如何,就不一一细说了只想说,这句话绝非文艺的矫情,而是沉重的慨叹绝非拈着兰花指,手握高脚杯,在春风沉醉的夜晚,拖长音调的、装腔作势的呓语。

而是如同西西弗斯,在苦难过后,站在废墟之上发出的哀鸣2我们都太爱怀旧了崔健出来时,我们怀念民歌周杰伦出道时,我们怀念崔健嘻哈出来时,我们怀念周杰伦同样的,网红当道的时代,我们怀念影视明星占据流量的时期影视明星霸占头条时,我们怀念90年代的港台明星,说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可是,黄金时代里,蓝洁瑛被强暴,刘嘉玲被绑架,余倩雯拍强暴戏时被假戏真做,悲愤退出娱乐圈,林青霞被黑社会胁迫拍戏,刘德华被人在片场掏枪指着头拍电影。

我们以为,更好的都在从前而事实是,这种念头经不起推敲《午夜巴黎》用一个穿越故事,打了所有怀旧癖的脸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文艺青年,名叫吉尔他一直向往1920年有一天,他穿越了是的,没错,穿越了穿越到了1920年。

这可是他一直梦想的事情他激动,惊喜但是,他发现一个极其古怪的现象:这个时代里的人,并不觉得那是最好的时代他们正在向往19世纪后来,他从1920年,穿越到了1890年这下总没人怀旧了吧屁,依然有1890年的人,还是在念叨着从前:

“这个时代很贫乏,缺乏想象力,要是能生活在文艺复兴的时代就好了!”所谓文艺复兴,也是在追忆过去“在他们眼里,文艺复兴时期才是黄金时代......而那个时代的人,大概又会想忽必烈汗在世时的生活更美好吧?”。

总而言之,不论怎样穿越,黄金时代都追不上了不论是1920,还是1890,还是文艺复兴的14世纪,或者忽必烈在世时,都有人在怀念另一个已经逝去的、来不及参与的、想象中的旧世界而当下的,在他们看来,就是最糟的。

物欲横流,人文精神失落。人们觉得自己像一个遗民,跟不上时代的滚滚红尘。

可是真的如此么?不,这不过是时间玩的把戏“平凡甚至低俗的东西,由于岁月的流逝,它们就发生了质变,一下变得既神奇迷人,又有点做作可笑......”最后,吉尔醒悟过来,说:“他们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牙医也没有麻醉剂。

他回到现代回到有抗生素、麻醉剂、空调、网络、人工智能的2010年,哪怕生活依然不完美3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曝光效应讲我们对熟悉的人与事,都有着莫名的好感反之,对陌生的世界,总有着莫名的敌意而历史因为已确定,不再变化,不再横生枝节,令我们觉得可控。

可控+细节不详=意淫可控+细节选择性遗忘=怀念于是,唐宋元明清在我们的想象里,变成完美盛世童年与成长,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就成了最好的时光我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为之潸然泪下但真的没必要总是反刍张爱玲面对炎樱日复一日的怀旧,忍无可忍道:

“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张爱玲很明白活在过去是危险的它会消耗你,而非成就你你的注意力在身后,可生活在前方长此以往,当然会离现实越来越远,如同置身于活死人墓4怀念从前,怀念农耕,怀念贫困,怀念贫困之中人与人的相处,都很容易引起人们本能的共鸣。

克制一些的,会吟诵“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夸张一些的,当即痛心疾首,表达“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意遇见这种人,真该把他扔回从前的农村,好好体会一下那种令人发疯的艰苦我父亲那代人,就从“过去”而来。

有一回问他:“你愿意活在过去吗?”他将头摇个不停,“那怎么活?那可不是人过的日子”我父亲不是知识分子,识字也不多,文艺式的洗脑对他发生不了作用,他用脚投票,对“过去”表示否决窦文涛在《圆桌派》里,也曾讲过这样一番话。

“我觉得小时候不快乐。你问我什么时候最好,就现在最好。”

我一直喜欢窦文涛,就因为他的这种明白他不装,也不酸,他有点俗,结结实实站在现实之中,不会轻易被带跑他说,过去有什么好的呀,相反,过了四五十岁,我觉得人生轻舟已过万重山因为,在当下,心智自由了——困惑的事情已然明白;。

经济自由了——能享受人世间真正的好东西。

听到这番话,简直想和他一起干一杯太中下怀了我一直觉得,怀旧不论如何流光溢彩,如何美学范儿,如何流行,如何产业化,它依然是一种情绪情绪化的事情,多与理性背道而驰煊染情绪的事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反智所以,往我们沸腾的甜蜜回忆中,扔一点儿镇静剂吧,活得扎实一点,当下一点。

这样你会看见更真实的人也会以此身,在此时,于此地,做更牛叉的事5最后讲一个正面例子吧连岳在《走神》这本书里,讲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安迪·沃霍尔,也就是那个说“每个人都可以做15分钟的名人”的家伙他是一个艺术家。

艺术家是最容易是古非今的人他们怀念往昔,怀念流浪,怀念梵高的向日葵但沃霍尔没有他在来到纽约的第一天,就开始在想,在这个伟大的城市里,我该怎么样才能名利双收?这个念头很不艺术是啊,你怎么能不像别人一样怀旧呢?怎么能不伤感呢?怎么能这么现实呢?。

但沃霍尔的脑袋,可不像我们一样容易被绑架他清晰地明白,任何一种伟大的文明,都是由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建成的他开始在当下寻找商机后来,他敏锐地发现了一种东西:罐头这是当下最常见的东西人人都在吃,人人都用得起。

但为什么它们不能成为艺术品?!后来,他开始给罐头画画,同时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的程序,进行流水线作业他说,商品的本质是复制他成名了名利双收,甚至颠覆了一个时代就是这样,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去发现现实中的神秘之美,培植成你的荣耀。

而非躺在往事的棉被中叹息,错过一个又一个春天许多朋友很悲观,说,当下太糟了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都该听听狄更斯的这句话,任何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下自然有不好但随着市场的开放,观念的启蒙,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我觉得大家但可。

对未来保持一点谨慎的乐观毕竟,在这样的局势下,文明的倒退不太可能群体也好,个人也罢,都会一点一点驱于完善——哪怕这个过程很漫长,前行很缓慢所以,去找到属于你的“罐头”,去创造你的“沃霍尔时代”,其他的,不用多管。

最后告诉大家两句话一句是斯密说的他说:“越是商业发达的地方,人就越有道德”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还在敬畏市场,人只会变好,而不是变糟所以,你可以放一点儿心另一句是培根说的“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盯着过去,多半会价格下跌。

”这句话告诉我们,别矫情,别痴迷于怀旧,否则你会失去更多。与君共勉!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