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外滩最近的书店”谢幕 读者依依不舍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8日电 (王笈)在申城美丽的夜色中,被称为“离外滩最近的书店”的读者·外滩旗舰店17日晚正式谢幕,不少读者专程赶来,依依惜别有读者动情说道:“从人来人往的外滩步行走进书店,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它是那么与众不同”“在熙熙攘攘赶来告别的人群里看到了相识的店员,每个人都对我微笑点头”“告别是为了更好相逢”……。
9月17日,读者·外滩旗舰店最后一日营业 王笈 摄1981年,《读者》杂志诞生于甘肃兰州,以“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为办刊宗旨;2018年7月,集图书、文创、饮品、沙龙、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读者·外滩旗舰店在上海外滩开门迎客,是《读者》品牌的首家线下综合性文化空间。
用《读者》杂志铺成的玻璃地板,仿照敦煌藏经洞风格的长廊,融合上海文化的“外滩书房”阅读区,吸引着富有情怀的读者在此流连“过去5年,我们遇到了很多对《读者》有感念的读者群体,让我们看到了在这样一个纸媒式微的时代,虽然大家平时可能看屏幕的时间会更多一些,但是内心深处对图书、对书店的精神需求还是有的。
”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廖露丹告诉中新网记者,许多读者把书店当作精神避难所,在店内留言纸上写下了很多心里话“书店是一个挺奇妙的场域,它在黄昏里为读者点亮了一盏灯”自8月29日“读者书店”微信公众号发布闭店公告后,读者·外滩旗舰店的人流量在9月“淡季”不减反增,达到了日常的三四倍。
有读者为了和书店告别,专程从广州打“飞的”到上海;也有读者在过去半个月内频繁走进书店,看书自习、购买文创周边
众多读者走进读者·外滩旗舰店购书 王笈 摄“95后”周小姐的告别“仪式感”,是在书店营业的最后一日,静静翻阅手边的《鸟瞰古文明》“这里是离我的工作单位最近的一家书店,平时这里比较安静,适合学习,所以下班后会来看一会儿书。
”对于周小姐来说,《读者》是用零花钱就可以买到的杂志,陪伴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就这样闭店实在太可惜了,”周小姐始终无法忘记2022年的一天,街道上没什么人,自己走在凛冽的寒风中,看到了此处亮起温暖的光,心里顿时一暖。
谈及读者·外滩旗舰店的谢幕,廖露丹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租约到期,另一方面是基于公司业务优化调整的需要,未来的业务重点将转向轻资产运营“我们觉得轻资产运营是可持续的,未来可能会转变为文化服务的提供方,找到合作方共建文化空间,从而节省一些运营成本,优化运营模式。
”“离别是为了更好地陪伴,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廖露丹透露,明年三四月,《读者》将在上海奉贤开出新店。(完)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