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热点

学会了吗(贺圣朝古诗贺圣朝词牌格律对照)宋词《贺圣朝》:“三分法”写作,成为苏轼、贺铸化用的蓝本

贺圣朝,是唐教坊曲名,后来成为词牌名此词牌开始的写作内容是以庆贺、颂扬圣名朝廷为主的作者叶清臣,是北宋名臣现今苏州人,天圣二年(1024)的榜眼全词如下:贺圣朝__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词之大意:分别之际,斟满绿色的美酒,朋友请多喝几杯吧,不要匆匆离去恰逢暮春时节,三分春色,其中就有两分忧愁,一番风雨花开花谢,几多相思,就让我们高歌畅饮,抛却忧伤与烦恼吧。

来年牡丹盛放时,我们是否还能相逢?

这首词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为友人筵宴时的留别之作感情充沛,文笔细腻而准确在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时却能开朗乐观,语调刚健,可见作者性格之豪迈,智慧之通达这里特别关注第二句春色“三分法”的写作,可谓别具匠心,读之能诵,诵之难忘。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明写“风雨”暗写“愁”,风雨是风景,更是作者因挚友将要离开而难以排遣的惆怅思绪看似写景,实则写的是心境,在简捷的“三、二、一”句式的表达当中,字字沉重,包含着作者对挚友的无限深情。

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借鉴化用为“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意思是:如果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两份化作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暮春时节,杨花纷纷飘落,或终归尘土,或随水而逝的命宿,与作者的伤春、惜春之情相互映衬,水乳交融。

想象之奇妙,运笔之从容,绝非俗套之流

贺铸与叶清臣、苏轼的表达有所不同,他写的不是春色,而是“闲愁”《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借暮春之景抒写闲愁,何为闲愁呢?闲愁就是无端无谓的忧愁,它不同于“离愁”“悲愁”。

闲来之愁,说来则来,漫无边际,飘忽不定作者妙笔生花,以“一”“满”等数词,组合成一组朗朗上口,新颖别致的博喻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闲愁,有了“形”感与“质”感”在这里,贺铸将“愁之多”如此表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且新,且奇,且妙,而且意味深长。

“三分法”的写作,无论是标新立异的开拓者叶清臣,还是借鉴化用的高手苏轼、贺铸,他们都是诗词领域的伟大者。

(图片来自网络,诚表谢意,如有不当,立即删除。)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