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状元人品低劣,但书法让人心悦诚服,“字如其人”不灵了! 这个状元人品低劣,但书法让人心悦诚服,“字如其人”不灵了! 很多人普遍相信“字如其人”一说,认为那些品行低劣者,书法必定不好但根据现代科技手段分析,书法与人品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可以作为一个人性格的参考,比如字迹工整的人往往性格内敛、右脑发达;而字迹潦草欹侧者,多不拘小节、创造力强。
从中国古代价值观来看,“字如其人”指的就是书写者的人品,甚至能延伸到气节、大义的高度。有很多书法家水平极高,但都因品德不端,作品也不被放上台面,典型的有蔡京、严嵩、近代郑孝胥等。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史,只产生了不到600名状元所以民间都把状元视为“文曲星”下凡,从学问到品行都是“人中龙凤”,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的主人公就是状元出身,诗文书法无人不服,但他有才无德、贪污受贿,最终留下骂名,此人就是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重棠,号耐圃,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生于江苏金坛他出生于世家大族,父祖都曾中过进士,学问深厚,于敏中也继承了他们的优点,自小聪慧异常、手不释卷史籍记载,于敏中四岁就开始读书,五岁时已经能将《大学》《尚书》正确句读。
在家人的指点下,于博览群书,还练就了一手好字乾隆二年(1737年),年仅23岁的于敏中取得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他也成了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此后一路平步青云,做到了军机处首席大臣,去世后乾隆赐谥号“文襄”,入贤良祠。
但没想到,就在于敏中去世几年后,甘肃冒赈案东窗事发,他竟然是这些贪官的保护伞,乾隆说道:“大学士于敏中管理户部……其时王亶望为甘肃布政使,持有于敏中为之庇护”。他的名声因此一落千丈。
与他的品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的书法,在当时无人不服。于敏中常为乾隆代笔,故宫书画作品上有不少他的题跋。于以“二王”、李邕、米芾、赵子昂、董其昌为师,并没有陷入当时盛行的“馆阁体”书风中。
其字笔法丰富,凌空取势,尖锋起笔,书写一丝不苟,中侧并用,笔画提按顿挫分明,与同朝为官的书法家梁诗正相比,于敏中的字更有晋唐气息笔势舒展外拓,转折方圆并用、顿挫分明结字上也不完全是宫廷书法家的“赵体”风格,而是吸收李邕、颜真卿的宽绰间架,秀美中有雄强之气,遒劲多姿,欹侧险奇。
于敏中有状元之才,他的字书卷气十足,古韵盎然,绝非俗手可比,哪怕与刘墉、翁方纲、梁国治、成亲王、董诰这些名家相比,也不落下风。
大家对于敏中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