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热点

这样也行?(张益唐数学成就数学家张益唐简介资料大全)数学天才张益唐58岁攻克世界难题,因学术风气浮躁,曾拒绝回北大

张益唐对于自己为何宁愿在美国20年洗碗,也不愿意回国找份好工作(以他的条件,完全可以到大学聘任教授的职位),他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

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国我还是我,但回了中国我就不是我了”在张益唐看来,相比而言,中国学术界的风气更世俗和浮躁,所以难以在基础学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

张益唐所学和深耕的领域则刚好就是基础学科——数学为了在数学领域取得瞩目成绩,张益唐选择了一条略显极端和冒险的路径——不回国,长期专注钻研数学为了达成目标,张益唐牺牲了很多“世俗化”的东西,淡泊名利,看淡金钱,不计得失,幸运的是他“大器晚成”了。

张益唐非常喜欢杜甫的两句诗:“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是南北朝的文坛泰斗,自幼聪明绝顶,诗文天赋很高,前半生却萧瑟孤傲,后半生声名鹊起,总有人觉得他过于清高自傲然而庾信自己却从未察觉,因为他觉得自己出名前就这样,出名后只是本色不变,觉得自己还挺随和的。

相比庾信,杜甫和张益唐都没有那么幸运三人都是天才(庾信是诗文,杜甫是诗歌,张益唐则是数学),只是擅长的领域不同个人命运方面,杜甫和张益唐都比庾信差远了,不过张益唐和庾信虽然都是大器晚成,但是毕竟生前看到了个人成就被认可,杜甫则是死后才具盛名,这是另话了,我们这里重点来谈张益唐。

张益唐195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平湖市,华裔数学家,担任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等职务张益唐1978年-1982年就读于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后考取本校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数学家潘承彪教授。

张益唐对数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9岁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马大定律和哥德巴赫猜想,从初高中的时候就研读了很多数学书籍,所以攻读硕士期间,厚积薄发之下,佳绩频出,让所有人都叹服不已,就连潘承彪教授夜不禁称赞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数学天才。

1985年,张益唐硕士毕业,惜才的潘承彪教授和校长商量,公派张益唐到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莫宗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公派却是自费,张益唐却不计较,为了在数学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他自费前往美国留学深造。

莫宗坚是一位美籍华人数学大家,主攻的方向是交换代数和代数几何张益唐入学后的表现令莫宗坚甚为吃惊,他很快喜欢上了这名来自北大的数学奇才,带领他一起研究世界级难题雅克比猜想雅可比猜想于1939年被提出,是代数几何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因为牵连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雅可比猜想也一直被誉为“灾难性问题”,不是最出色的代数几何专家都不愿涉足再加上张益唐的兴趣在更加纯粹的数论上,所以雅可比猜想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选择莫宗坚也是一名数学天才,两人都有点恃才傲物,时常因为一个数学问题上的分歧争得不可开交。

张益唐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关于雅克比猜想,在印证雅克比猜想的时候,他引用了博士生导师莫宗坚之前的一个成果雅克比猜想既是一个世界性数学难题,更是一个数学界的热门话题许多数学家听说张益唐博士论文证明了雅克比猜想,纷纷阅览求证真假。

结果,数学家们在求证的过程中发现文中引用的“莫宗坚的研究成果”是错的,一环错,满盘皆输

莫宗坚之前就因为张益唐总是质疑他的观点而心存怨气,又出现张益唐博士论文引用的成果被众人推翻,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虽说张益唐的博士论文未能解决雅可比猜想,但他的研究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价值的按理说,他也是可以如期毕业的。

但是,莫宗坚却拒绝为张益唐出具“完成毕业论文”的证明,导致张益唐难以如期毕业这一拖就是7年,1992年,张益唐攻读博士学位已是第7个年头,如果还不能毕业,就意味着他永远无法毕业了(国外有7年没有毕业论文便取消其毕业资格的规定),普渡大学不想一个埋没一个天才,就变通了一下——让其他博士生导师为张益唐出具了证明,张益唐才拿到博士学位。

但是,莫宗坚却拒绝为张益唐出具推荐介绍信,在美国,一个博士没有导师的推荐信,也就意味着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况且莫坚宗的影响力比起张益唐要大得多,没有学校愿意录用他。

北大校长得知他的遭遇后,邀请他回国到北大任教,可以聘任他为教授然而,张益唐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任何成就,没有资格到北大当教授,他决定留在美国,取得一番成就张益唐也是一根筋,极度追求完美,所以他的博士后论文也“因为自己不满意没有发表”。

即使有教授曾评论他作出的雅可比猜想证明是最好的一个,只是有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但是张益唐硬是不干,称这是“一般的成果”,不屑于发表虽有满腹才华,却没有任何成果,张益唐空有博士头衔,却没有学校愿意录用他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为了生活,他在多个地方打过零工。

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有一段时间还只能睡在汽车里直到朋友得知他的困境,邀请他到自己开的赛百味连锁餐厅帮忙,他这才算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在餐厅里,他送过外卖、端过盘子、做过收银员、也当过会计平时就住在朋友餐厅的地下室,而他也觉得这还过得去。

1999年,在北大校友唐朴祁和葛力明的举荐下,张益唐到新罕布什尔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其实就是一名编外代课老师他的生活才稍微稳定下来,课余时间,他依然会到餐厅端盘子赚钱养活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张益唐得以腾出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抛开导师莫宗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成果,寻求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相信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2012年,他在兼职做家教的时候,突然灵感迸发,困在脑海中各种疑问豁然开朗,很快写出了一篇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孪生素数猜想”是数学界的世纪难题,2013年,张益唐的论文被国际最权威数学期刊《数学年刊》公开发表,许多国际一流数学家都表示: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这个问题被解决。

2013年,张益唐58岁,这一年离他博士毕业整整过去了21年20年间,没有任何科研成果,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也是不合理的现象他的博士导师莫宗坚自此也对他心悦诚服,认可了他的能力,各种名誉接踵而至。

麦克阿瑟天才奖、杰出科学家奖等等奖项铺天盖地而来,一代数学大师由此而诞生了2014年,他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张益唐满载而归,回国后,2018年他担任山东大学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兼职讲席教授,很多著名高校也纷纷为他伸出橄榄枝,张益唐终于“王者归来”。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曾说,数学比起其他科学来说,更像是“年轻人的游戏”,没有哪一个重大成就,是50岁之后提出的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总有人会创造奇迹,张益唐在58岁的时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数学成就,并让他跻身世界一流数学家行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张益唐的非凡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脚踏实地正如他2018年到东南大学给青年学子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所说:“持之以恒,必有收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更是对他赞誉有加:。

“张益唐教授有高尚的品德和魅力,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几十年里默默耕耘,始终关注着大问题的进展,时刻想着攻克大难题他的这种精神是对目前浮躁的科研环境的一种鞭策,也正是当前年轻人需要学习的”取得巨大成就以后,张益唐依然十分谦虚,他接受采访的时候坦诚地说:“勤能补拙。

我根本不觉得我这个人有多聪明,但我有足够的勤奋,这是我能说的忠告”脚踏实地、淡泊名利、不浮躁、持之以恒、异常勤奋,再加上禀赋异常,这样的人不成功都难而如今的时代,许多人往往缺乏张益唐身上的这些优点,最终泯然芸芸众生。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