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个非常传统的套路,那就是故事中会有真假主角互动和争斗的情节这样的情节在几乎所有的中国古典小说都有,而且非常受到读者的喜爱比较出名的就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真假美猴王,《三国演义》的关公遇周仓,《水浒传》的李逵斗李鬼。
这种写作套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广泛应用,在后世的网络小说也频繁重现清代神魔小说《济公全传》也继承了这个套路,里面也有一段真假济公的情节这段情节虽然没有四大名著中那么出彩,但读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这段故事是在济公白水湖降妖的情节中产生的,假济公的原形是会稽山的妖怪飞龙僧故事的背景是绍兴城外的白水湖有妖怪作恶,要周围的居民上贡童男童女家住白水湖附近的商人胡秀章通过临安首富周半城向济公求救,于是济公带着弟子前往白水湖降妖除魔。
济公到了绍兴后却发现已经有了一位济公在这里降妖,而且绍兴知府顾国章还为假济公在城外的白马庙修建了法台假济公的声势在绍兴闹得很大,周边百姓都很崇拜他这位假济公的形象也很高大,身高一丈,膀大腰圆,完全是一副庙里罗汉金刚的派头。
由于被假济公抢了先,济公就没有直接表明身份,而是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中观察对方假济公的来历是会稽山飞龙洞的飞龙僧,他本身是龙与蜈蚣杂交所生的妖怪,有五千年道行与小说中绝大多数妖怪都以道士自居不同,飞龙僧是以和尚的形象行走江湖,也经常模仿济公扶危济困积攒功德。
由于济公在民间的名声很大,飞龙僧干脆冒名顶替了济公,以这个名义行走江湖绍兴知府顾国章早就听说过济公的名声,却没见过济公本人,所以把假济公当成了真的于是,飞龙僧也就以济公的名义介入白水湖的案子
白水湖中作妖的妖怪是条鳄鱼,也就是俗称的猪婆龙,小说中定义为龙与猪杂交所生这妖怪会阴阳二气,法力高深,飞龙僧与他斗了两次都不是对手第一次飞龙僧借着天上打雷的机会逃脱,第二次则被对手逼入绝境在第一次交战失败后飞龙僧本来打算请道友蟒道人帮忙降妖的,但蟒道人对此没有兴趣,于是飞龙僧才打算拼死搏杀对手。
在第二次交战之前,济公成功的混入了白马庙,以降伏妖怪猪婆龙的为赌都条件,要与飞龙僧辨真假一开始飞龙僧是不敢承认自己是假济公的,在与猪婆龙斗法落入下风后不得已才求救于济公
济公除掉猪婆龙也是向天叩头,请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降下天雷消灭对手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猪婆龙也不简单,有样法宝可以暂时躲避天雷这个法宝说起来有些可笑,济公称之为“妇人的污秽之物”,其实就是姨妈巾猪婆龙把这玩意顶在头顶,天雷一时半会儿也伤不了他。
接着济公把自己的僧帽借给飞龙僧戴,让飞龙僧冒着天雷下水去抢了猪婆龙的姨妈巾,最后失去姨妈巾庇护的猪婆龙被天雷击毙济公以天雷降妖的手段证明了自己是真货,飞龙僧事后也对济公心悦诚服,死皮赖脸的拜入济公门下,法号悟禅。
说实话《济公全传》算不上好的古典小说,甚至很多地方拼凑痕迹明显,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在不同版本的小说中,剧情和人物的出入很大,这种小说顶多是从民间评书的收集记录,与合格的文学作品差距巨大然而就真假济公这段剧情而言,是其中少见的,较为优秀的剧情。
不论是沿用了传统古典小说的剧情结构套路,还是自我创新的降妖伏魔方法,或者是真假济公之间的互动,都比小说中其它故事好了很多这段故事的原创者在古代评书艺人中还是比较有水平的,故事中的很多创新点也值得让人回味。
故事的起因是白水湖有妖怪横行,这个故事模板起于春秋时期西门豹除河伯的传说,在四大名著《西游记》的通天河情节中也有所采用从故事结构看,真假济公很明显走的是《西游记》中降妖除魔的路子,而不是西门豹故事中对民间祸害百姓的巫婆的的惩处。
然而在真假济公的互动上,又与《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对立的立场不同,而是良性竞争的关系两个角色通过良性的互动,真济公折服了假济公,这相对于原来真杀假的套路有了一定的创新而作者也通过这种情节,表达除了佛教兼容并包的理念。
在与猪婆龙斗法的场景上,原创者跳出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设计的战斗模式,这是与传统神魔小说最大的不同自从明朝中叶这两部神话小说开始流行,后世的神话小说都向其借鉴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斗法的套路上,几乎都是它们的翻版。
这不仅仅是在《济公全传》的很多故事中,在《说岳全传》、《杨家府演义》这样有着神话背景的小说中也多有表现在真假济公的故事中,原创者使用了少见的请天雷降妖的场景,而面对猪婆龙的姨妈巾法宝的防御,情节中也没有出现斗宝的情节,而是以抢宝来决定胜负。
虽然从上述情节上,真假济公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算是比较出彩,但其中不少地方也沿用了小说的糟粕比如过分的夸大和吹捧佛教,情节中处处贬低道教又比如对飞龙僧的来历、蟒道人的情节和济公戏弄诸道缘的分支剧情描述过动,偏离了这段故事的主要线路。
总的来讲这段故事只是在《济公全传》中低质量的故事中显得比较出彩,相对于较高质良的神魔小说而言还有说差距小说的作者更像是一个民间故事和评书的记录者,照本宣科地记录了民间艺人创作的故事,而没有加工和雅化,因此整部小说的质量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