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开电脑,每个热点都在教你如何成为人生赢家,如何才德兼备还性感撩人,教你要努力还不能显得吃力,教你买买买,还不能买大众的,否则就叫品味不好打开微信,每个群都在聊着如何创业,如何快速吸引投资还不被稀释股权,如何上新三板最终实现套现,如何管住老公的心和信用卡,如何让小朋友出类拔萃直奔常青藤。
我们被赋予的是否有点儿太多每天七点起床,洗簌穿衣,陪家人吃早餐,目送先生孩子出门上班上学,然后就开始了自己一天充实而美满的小日子上午画画下午种花种草做点心,打点一下理财产品,了解一下国外投资动向等先生孩子回家亲自张罗一桌美味的饭菜。
周末穿戴整齐,钻石珍珠都要有,参加关于全球房产投资或者新兴艺术品交易模式的讲座,跟朋友们喝喝咖啡或者带小朋友参加妈妈们在五星级酒店空中花园的聚会,穿着香奈儿套装,带着自己亲手做的糕点和保姆,一边啜着伯爵红茶一边愉快地看着孩子在花园里奔跑。
这大概是在这个年代,这个城市,一个中产家庭的太太该有的样子我睡到接近中午自然醒,连家里孩子们都知道早上起来不能吵到妈妈睡觉有一份不务正业的事业,我坚持每周去两次公司我讨厌一切高大上的协会和商会,更讨厌跟顶着光鲜头衔或珠光宝气的中年人打交道。
而这种对被动社交的厌恶性,也慢慢扩展到小朋友的社交圈,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有趣的人,我为什么要跟孩子同学的妈妈做朋友在这个年代,这个城市,我一点太太该有的样子都没有2从小到大都有一种危机感不知道这跟应试教育有没有关系。
从小学开始,我就接受着一种:你考试没有拿100分你就是Loser,这样的教育理念你考了99是吧,shame on you你距离成功就差一分而已,而你因为懒惰,在丢掉了那一分的同时,你还丢掉了高薪工作和美好未来。
那时候没有奥数班,我们普通班级教学提纲就包含了奥数内容我无数次盯着黑板前滔滔不绝的老师发呆心想着下课我要去买什么零食,同时表情要自然,不能让她看出来我走神了,否则她罚站起来可是毫不留情的后来我要转学,班主任两次提着礼品登门造访,恳求我父母把我留在原校。
她说我一定是上清华的料我觉得奇怪,我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拿满分的学生嘛,我这么不长进,连附加题都解不出来,谈何清华再后来转去了国际学校,进入了一圈儿有钱孩子里每天狂欢,青春期的荷尔蒙分泌旺盛,扎堆逃课早恋做着白日梦。
老师拿我根本没有办法,我闭着眼睛考试都能拿第一名深圳真的是文化沙漠,我的同学里没有一个爱看书的,大家都在看漫画我就是他们眼里爱看很多字的书的那种人可我真的没办法看漫画,拿起漫画书眼睛不知道从何开始,根本看不懂。
在青春期,看不懂漫画也可以是一种危机感谁叫你不合群3我很喜欢一部美剧《Entourage》中文翻译叫明星伙伴这部本应该大红大紫的剧在国内听过的人却寥寥无几大概是中心人物都太ego了,不符合中国国情这部剧讲的是几个从纽约皇后区走出来的小伙子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一夜成名以后的故事。
以纸醉金迷的比华利山庄为背景,明星,他的朋友们,艳遇们,喝着香槟,开着跑车,开着party几乎每个party都有真实明星客串扮演着他们自己,每一集都有金发细腰的美女跟不同的人上演床戏请问有谁不想看这样的一部剧。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其中的一个明星金牌经纪人,Ari Gold他就是业内的insider,他不仅仅两面三刀还事业有成,他是个complete asshole同时还是个好爸爸,半个好老公他可以为了让客户拿到一部好片约而得罪所有重要的人物,他也可以在争取下一个角色的时候把所有得罪过的人都跪舔一番。
简单来说,他是个爱恨分明的贱人他的最大亮点,是作为一个贱人,他永远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人所缺失的美好品质你要什么,而不是别人要你变成什么当你目标明确,你便干脆果决4念大学的时候周围同学都很勤奋,忙着apply去英国美国哪所大学exchange,忙着考honour degree,或者CFA什么的。
大家都充满动力,雄心勃勃我夹在中间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父母在学业方面从来没有给我压力,就说能毕业就好于是我很争气的,每一个学科在考试前一晚熬夜复习到能刚刚好过及格线到那种程度一些喜欢的学科比如统计学和经济就几乎满分。
后来毕业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很多公司HR是看到我惊为天人的成绩单而打电话给我的问:为什么你成绩要不就是51,要不就是97?没有中间的答:那是我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区别其实是骗人的,当时我那么稚嫩,哪敢大言不惭地对着大公司HR说这种话。
当时的标准答案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我未来事业有着直接联系的学科这样最大利益化了我的学习时间,我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社会实习方面是不是很鸡贼丛林法则就是逼着人往人模人样的方向发展你不,你就弱我夹在一大波社会新鲜人中间,跟着他们继续向前跑。
5可我当下的目标,是在大家都而立的年华,无所事事着我不想发展,更不想跑最近的一次心理惊吓,是过年前有个好朋友派了她的司机给我送了一些新年礼物过来我接过来礼物,跟小司机道谢然后又有个朋友从日本带了手信给我,也是派司机直接送到家门口。
我诚惶诚恐地道谢诚惶诚恐其一是因为我觉得我不值得大家对我这么好其二是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些曾经是父辈们的交际手段,现在也慢慢延展到了我自己的社交圈后来跟一个朋友聊起我的困惑,我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社交变得这么的“大人”。
她说:我们早就是大人了啊我点点头,确实啊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活到32岁了,依然是那个答不上附加题而感到羞愧的小学生“I‘m way behind”这个念头让人恐惧,同时沮丧成年人的社会规则,跟反叛期的初中生群体大概没有什么两样。
要你无懈可击地漂亮,要你绝对票数地优秀着要你不输在起跑线,当人生赢家可这是本应是道辩答题,不分对错6美剧《Olive Kitteridge》仅仅四集,看到平凡一家人的生老病死小镇生活十年如一日,变化的是剧中人。
拍摄手法缓慢而唯美,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张构图精美的摄影作品这导致我用了五次才把第一集看完,每次都忍不住睡过去到后来打起精神认真看,却又一发不可收拾,完全停不下来女主是个中年女人,教师,性情古怪,不合群她是会坚持让家长在教室门外等15分钟直到学生的留堂完全结束的古板老师,。
也是那个会斥喝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不要随便摘花的刻薄老太她对儿子说话毫不留情,而对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母子关怀备至她是儿子心里的巨大阴影,却也是她那并不完全了解她的先生的最佳伴侣剧情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暗藏着好多个惊叹号,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剧情叫热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叫人生。
在她丧偶之后,一位她曾经学生的母亲前来安慰她,说她女儿现在是社工,需要的话可以跟她谈谈Olive头也不抬一张扑克脸:谢谢你,我记得她那时候成绩不算突出,数学不好,很高兴她找到一份适合她的工作大概清醒着聪明的人才会拒绝世俗的套路,也厌烦人情世故的黏腻。
这个逻辑成立在:“我自己的破事儿让我自己解决,你别来瞎同情”的基础上,拒绝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在她最后了然一身的时候,她约了个同样无所依倚的老男人共进晚餐,却因一言不合而愤然离席临走她丢下一句话:不要自杀虽然我们都落魄并失意着,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别自杀,她对这个素昧平生的男人说这大概是她在这个场景能口头表达的最大的善意,残酷又真实她的synical渗透骨髓,让我又爱又恨她在片尾一语道破梦中人:It baffles me, this world. I dont want to leave it yet.。
这个世界让我困惑,但我还不想离开它7你动用了全身的力气,汗流满面地奔跑着,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效功,你终究还是一点一点地跟你周围的人脱节他们都跑远了,而你还在这儿孤身一人身处黑暗中你挣扎着从噩梦中醒来这就叫危机感。
我称不上喜欢女主角,她让我看到一个清醒而刻薄的人是如何慢慢变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巫婆但是我无法忽略她,她就存在于我心理阴影处,在我自鸣得意跑得飞快的时候,她会跳出来打脸Play by the rule有什么了不起,她说。
没有谁规定你必须要赢的,如果不能退赛,你至少可以选择从容自在地慢慢来生老病死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它就摇曳在你的指尖当我们老到事业和爱情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的年纪,你还可以耍着性子,干脆果决地当个老巫婆。
这是何等的幸运不为谁的离去而悲哀,却因几朵花开而满心欢喜。这大概就是存在的意义。
心里要有光新浪微博:Yo总监微信公众号:Yo总监
扫我,长按识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