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资讯

学霸留学美国,9年后跳桥轻生,真相曝光后众人愤怒要求严惩导师归国女富豪竟然是20年美国间谍?被抓之后牵扯出2万间谍

2017年10月份的一天,32岁的留美女博士唐晓琳,独自一人站在旧金山金门大桥上,脸上写满了绝望。

她望着脚下那波涛汹涌的海浪,心潮也跟着起起伏伏,往事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闪现,再一次把她拉进痛苦的深渊。然后,她眼睛一闭,纵身一跃,跳进了冰凉的海水中。

几天后,朋友们得知唐晓琳自杀的消息,十分心痛,但是好像早已预料到了这个结局。他们联合起来,向唐晓琳的母校发出抗议,希望他们彻查、严惩唐晓琳的博士生导师。半年后,真相大白,罪魁祸首得到了处罚,可是唐晓琳却再也回不来了。

那么,唐晓琳到底遭遇了什么呢?

1985年,唐晓琳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学历都不高,吃了不少没文化的苦。

所以,从唐晓琳小时候开始,他们就一遍遍地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个好大学。

唐晓琳是个听话的孩子,她勤奋好学,再加上天资聪颖,从上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公认的好学生。

她的性格很腼腆,安安静静的,虽然不太爱说话,但是每次同学们有不会的问题去请教她时,她总是非常耐心地给人解答。所以,唐晓琳的人缘也很好。

高中文理科分班的时候,外表文弱的唐晓琳,却对物理这门抽象晦涩的学科情有独钟,毅然选择了理科。而且,她在物理学习上真的很有天赋,那些对于男生来说都略显艰难的物理题,在唐晓琳看来,都是小菜一碟。

高考时,唐晓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专业。这个专业学起来并不容易,太抽象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都很高。但是唐晓琳依然能够凭借着超高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在高手如林的北大校园做到出类拔萃。

那时候,唐晓琳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设计师,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梦想,唐晓琳一点也不敢松懈,别人学习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她还在学习。

好在,努力都没有白费,大学四年,唐晓琳拿奖学金拿到手软,收获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唐晓琳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的书呆子,她还非常热爱生活,假期时,她会跟同学们一起出去旅游,平常也会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在大家印象中,唐晓琳除了是一个学霸,还是一个积极乐观的、爱笑、爱穿裙子的女孩儿,她们还给唐晓琳起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叫小白。

大四临近毕业时,唐晓琳开始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她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空间物理这个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比较注重理论知识,想要在这个行业有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钻研。

综合考虑后,唐晓琳决定出国深造。很快,她就锁定了目标,那就是美国的犹他大学。这是一所闻名于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其空间物理专业在世界范围内排行第三,是空间物理研究者们的殿堂。

犹他大学每年在全球只招收20名学生,可以说,申请上这所学校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考上北京大学。可是,唐晓琳凭借着优秀的在校成绩和实验经历,以及超高的研究潜质,被录取了。这是她的幸运,更是她实力的证明。

2008年秋天,23岁的唐晓琳激动地坐上了开往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飞机,当她来到梦想中的大学时,内心无比激动,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在向她招手。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唐晓琳选择了直博,她计划用两年的时间读完硕士,四年的时间读完博士,这样的话,她就可以省下两年的时间了。但这也意味着,她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那时,唐晓琳坚信自己可以做到,毕竟在学习这件事上,她还真的没有输过。想当年,她凭借努力,过五关闯六将,从山东这个高考大省杀出重围,考上北大;又打败了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对手,考入犹他大学这个世界顶级名校。

这一次,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刚开始时,一切确实都按照唐晓琳的预想在发展。她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然后顺利过渡到博士阶段的学习。

在那一年,她还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经常在上面分享自己在犹他大学学习的点点滴滴,她开心地跟大家分享盐湖城的雪景,还有自己美美的自拍照。照片中的唐晓琳,留着齐刘海,对着镜头甜甜地微笑。

那时,她还经常参加留学生聚会,周末时和大家一起逛街、吃饭、做美甲。2011年9月,父亲专门到美国看望唐晓琳,她开心了好一阵子。可以说,那是唐晓琳在美国最惬意的一段时间了。

可是,就像《阿甘正传》中说的那样,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自从进入到博士阶段的学习之后,唐晓琳的生活就彻底变了个模样。

学习任务变得异常繁重,为了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唐晓琳没日没夜地待在实验室里,连参加同学聚会的时间都没有了,难得参加一次,也是急匆匆地来,再急匆匆地赶回去。

刚开始时,唐晓琳有点不太适应,但她很快就接受了,想着做科研哪有那么容易,而且,多学一点是一点,学到的都是自己的。

有段时间,唐晓琳经常跟同学们抱怨导师对她不太友好,总是刁难她。后来,她申请更换了导师。

新换的导师叫做萨维兹.萨法里安,是研究病毒物理学的权威,有能力,有项目,能申请到这么厉害的导师,唐晓琳还得意了一阵时间。

不过这下,唐晓琳的研究领域,一下子从天文物理转换到了生物物理,而且是难度巨大的RNA病毒方向,难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唐晓琳丝毫不畏惧,她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有些事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萨法里安,虽然专业水平过硬,但是其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他有着美国精英人士身上常见的傲慢,非常瞧不起中国人,而且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虽然唐晓琳转过来后,很快就上手了,能够独当一面,但是萨法里安却从来不肯定她,而是一味地打击她。

有一次,唐晓琳做实验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向萨法里安请教,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回答,而且还用一种轻蔑地语气说道:“你真是个蠢猪,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来问我吗?”

听了这话,唐晓琳内心无比震惊,从小到大,还没有老师这么说过她,她的眼睛顿时盛满了泪水,内心委屈至极。

她只能安慰自己,可能导师心情不太好,自己撞到枪口上了,可是后来,她发现,不管她什么时候去问问题,换来的都是这样羞辱的回应。

唐晓琳颇感无奈,只得跟朋友吐槽:“我的导师真的太严厉了。”吐槽完之后,就默默地回到实验室,更加努力,没日没夜做实验,力求变得更优秀,让导师挑不出来毛病。

可是,尽管她如此努力,依然没换来导师的肯定和认可,导师对她的态度,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一天,唐晓琳因为有事耽搁了去实验室的时间,当她急匆匆地赶到实验时,刚好碰到了萨法里安,她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的计划书交给萨法里安。没想到,他看也没看,就给撕得粉碎,然后一把扔到唐晓琳身上。

萨法里安怒气冲冲地说道:“你迟到了,蠢猪,你这样的态度,根本就不配做实验,你应该现在就去办理退学!”更过分的是,萨法里安还在原本属于唐晓琳的实验台上,教其他的学生做实验。

导师的话语和行为,犹如一把尖刀,狠狠地扎到了唐晓琳心上,可是她依然没有反抗,而是默默地把这些难堪和羞辱吞咽下去。然后,她蹲下来,开始捡地上的碎纸片,豆大的泪珠落在地上。

当天晚上,唐晓琳和朋友一起吃饭时,说到白天发生的事情,委屈得眼泪直流,朋友一顿安抚,她的情绪才平静下来。吃完饭后,已经是很晚了,唐晓琳说她还要回实验室,去查看数据。

自从进了萨法里安的团队之后,唐晓琳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要不然就是独自在宿舍看书,她放弃了个人爱好,把业余的时间都拿来做实验,连同学聚会也不再参加了。

时间长了,那个爱笑的唐晓琳逐渐消失了,她的微博也不再频繁更新,偶尔发些内容,也都是一些名人名言,好像在给自己打气。

大家注意到她的这个变化,纷纷跑来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了,但是唐晓琳总是笑着说没事。

转眼间,四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已经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的唐晓琳第一次向萨法里安提出了毕业申请,但是很快就被驳回了。

萨法里安又把唐晓琳骂了一顿,然后还告诉她:“你现在的水平越来越差劲了,就这还想着毕业呢,简直就是个笑话!”

其实,这个时候,唐晓琳的硬件条件已经符合博士毕业的要求了,萨法里安之所以不让她毕业,完全是因为他看中了唐晓琳出色的研究能力,把她当作了一个免费的劳动力,来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添砖加瓦。

导师心里的这些小九九,不知道唐晓琳是否知晓,但是,从那以后,她确实肉眼可见得,变得更加努力了,恨不得吃住都在实验室。导师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特别听话。她以为,看在她努力配合的份儿上,导师会尽快同意她的毕业申请。

接下来的三年中,她又发表了3篇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可是萨法里安却没有一点放人的打算。在导师日复一日的打压和谩骂中,唐晓琳的自信心被磨得粉碎,她甚至开始出现了抑郁的情绪。

唐晓琳不止一次跟朋友哭诉,她说她感到很绝望,自己已经三十出头了,却一事无成,她觉得自己的未来都是暗淡的,甚至还说过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同学看她如此痛苦,就劝说道,那要不然就放弃吧,大不了不要这个博士学位了。可是唐晓琳不甘心,为了这个博士学位,她已经努力了七年,沉没成本太高。而且,放弃了的话,怎么跟家人交代呢。

于是,唐晓琳只能不停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再坚持一下,总会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2015年年底时,唐晓琳的签证快要到期了,如果续签的话,需要导师帮助她提供一些资料,唐晓琳硬着头皮找到萨法里安,跟他说了这件事,萨法里安只是点点头,就让她回去了。

唐晓琳一直等到签证过期,萨法里安也没有帮她准备资料。直到一年后,唐晓琳的签证才恢复正常。然而,签证恢复以后,唐晓琳的实验也基本上处于停摆的状态了。

到这个时候,萨法里安觉得唐晓琳已经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了,可是却依然不肯松口让她毕业。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唐晓琳有多么无助。

再加上,唐晓琳看到当初一起来美国留学的朋友们都纷纷毕业了,开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光彩,有的人甚至还已经结婚生子了。再看看自己,博士读了7年,毕业的日子遥遥无期,她感到深深的绝望。

然后,她的抑郁症日益加重,她再也不是那个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的姑娘了。

2017年9月30日,唐晓琳在旧金山参加了一次学术交流会,第二天早上,所有人都联系不上她了,同学们迅速报了警,然后还广发寻人启事。几天后,唐晓琳的遗体在金门大桥附近被找到。

当萨法里安得知唐晓琳自杀的消息后,不仅没有表示一丝惋惜,而且还第一时间就在自己课题组的网页上,删除了所有关于唐晓琳和另一位中国女留学生的痕迹。

很快,就有留学生发现了萨法里安的心虚行为,她们联合起来,向犹他大学提出了严重抗议,希望他们调查一下萨法里安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为什么7年了还不让唐晓琳毕业。

半年后,犹他大学发布了一份长达6页的调查报告,学校承认,萨法里安有很大的问题,他经常卡着学生不让她们毕业,其中大部分都是留学生,有的人熬不下去了就选择了退学,有的人选择继续煎熬,但是还真是第一次遇到像唐晓琳这样的。

最后,犹他大学也只是暂停了萨法里安的招生资格,然后还更换了系主任,又追授了唐晓琳的博士学位,但是,斯人已逝,还要这学位有何用?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唐晓琳的逝去,让人们感到无限惋惜,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说唐晓琳太年轻了,没经历过风雨,才会把博士学位当作人生的全部;还有人说,唐晓琳不知道变通,在第四年的时候,就应该换方向,这样就能早点毕业了。

未经他人苦,怎知他人难,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认知,去揣测别人的世界。

但是,我们要始终牢记这个教训,不管是谁,想要完成目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些人,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必要的时候,要有及时止损的勇气和魄力。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