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剧照。
每个人都知道脚下的巨轮即将沉没,却看不见下一个岛屿的方向。只能希望巨轮沉得再慢些,自己掉入海水的时刻再晚些。01“下一个失业的人,会是我吗?”中国人的焦虑,往往不在于突然被抛向了某个巨大的灾难里。而在于自己明明拼尽全力、按照完美人生的模板过日子,生活却无可挽回地坏下去。东亚发疯剧《怒呛人生》引发中国观众共鸣是如此,最近口碑爆棚的东北剧《漫长的季节》也是如此。剧中三个执拗的老头看似来自90年代的东北厂区,其实各个在演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注:本文无关键情节剧透,可放心观看。)看似日子一如既往、有声有色,但人人头上都悬着那把名为“下岗分流”的利剑。
有诗人梦的小年轻在笔记本里写,“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但人们其实并非毫不知情,只是都在屏气凝神,等着炸雷在自己头上响起。
剧中最重头的一段故事,发生在90年代末工厂减员的前夕。当地的支柱产业桦林钢厂曾经是整个城市的核心,此刻却在入不敷出的边缘。一切看起来都跟工厂的黄金年代一样。
它可能是因为一场所谓“交易意外”,导致迟迟无法到位的炼钢原料。
虽然下岗后混得惨透了,但总要吹嘘当年在工厂里的荣光。他们身上的烦人劲儿、可怜之处,都来自于此。
但《漫长的季节》中的主角王响,身上最强烈的特点是拧巴。知道厂子没钱了、不行了,但又总是觉得它不会真的“黄了”。在很靠前的剧情中,他就已经得知自己被放入了下岗名单,即将失业。
为此还积极地参与调查碎尸案,希望通过立功的方式把自己从名单中挪出去。但在知道工厂效益越来越差、动辄“分流”,早已经不再是铁饭碗的情况下,他依然费尽心思,想把儿子也安排进去。
因为“这才是正经工作”,是他唯一已知的那种稳定工作。
王响不只是王响,也代表当时千千万万个在安全圈里、心存侥幸的普通人。
“就算形势不行了,下岗的也未必是我?”
既害怕那个罩着自己的庇护所倒塌,但又觉得它不会真的倒下。
至少倒塌时,不会那么巧砸在自己身上吧。02人生的巨大惯性《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唱: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就好像崩塌是一瞬间发生的,里面的人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被骤然抛向完全陌生的世界。
但在《漫长的季节》中,你能看到人们如何眼睁睁看自己原本信奉的生活如何逐渐衰败、腐朽,乃至倒塌。这个过程远远比想象中要更漫长、更煎熬。网上很多人不喜欢年轻王响身上浓浓的爹味,每天在家里指点江山。什么都要管,就连儿子早上吃个水捞饭,他都能嘚巴嘚讲出一大堆道理。但这种爹味,或者说面对小辈的迷之自信,其实来源于他人生轨迹的确定性——延续两代,且一度被证实是很成功的那种。
王响的父亲是桦钢元老,他本人生在家属院,相当于前四五十年都是在工厂里度过的。
小时候上厂办幼儿园、厂办小学、厂办中学。
如果学习好考上大学,回来就能在厂里的办公室谋一个干部的岗位;没考上,就进厂当工人。反正宇宙的尽头是进厂,进了厂就踏实了。这不是眼光短浅的偏见,而是一代人的生活经验。
工作只分进厂和不进厂两种,没有单位就是收入不稳定、没有福利兜底的个体户。
秦昊饰演的大学生龚彪从沈阳来到桦林这个小城市坐办公室,按现在的标准算是“向下兼容”;
但在当时,从普通市民变成职工是妥妥的上岸。裹挟了两代人的惯性,造就了他们的迟钝和侥幸。
就像如今一个还呆在互联网大厂里的人,哪怕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裁员,大概率也不会辞职跑去街头卖烤肠。
即使工厂里的每个人都意识到桦钢早已日薄西山,但他们对出路的想象也是匮乏的。只会,也只能操心这批下岗名单里会不会有自己、安置款会不会比别的厂高。
大学生龚彪把决定很多人命运的名单拿在手中翻看,但并没对自己的未来心有戚戚;依然偷偷在主任的座位上摆出派头,做着在厂内前途似锦的美梦。而对王响们来说,厂区之外有的不是机会,而是随时滑落成“盲流子”的风险。
所以他才会对儿子结交的“混混朋友”大吼:“他有爹有妈,他跟你们不一样。”
很有趣的是,剧中设置的青年组恰恰是一对无父无母的姐弟。
没单位、没厂子,是真正的边缘人。
姐姐沈墨跟王响儿子王阳的相互吸引,也是两种人生路径的碰撞——
王阳迷恋沈墨
的神秘、伤痛、刺激;
而那个从小生活在厂区里的王阳、有爹有妈的王阳,代表的是沈墨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
只可惜那束光很快就熄灭了。
我们都知道即使没有那场悲剧,王阳也没法继续做他的阳光开朗大男孩。在爸爸注定的下岗后,进不了厂也没考上大学的他,很快也会被抛向黑暗中,变成跟沈墨一样的边缘人。只是当时王响们还看不清这点。03“向前看”,才有活路毫不夸张地说,虽然范伟和秦昊在《漫长的季节》里俏皮话一大堆,这却是我近年来看得最憋屈的东北剧。
因为它拍的不是东北工业的废墟,而是这个庞然大物死掉的过程。
在《钢的琴》《白日焰火》中,所有人的命运已经尘埃落定。
废弃的工厂作为背景板而存在。再也不会冒烟的烟囱,是过往荣光的墓碑。
比如丈夫生病、不得不沦为陪酒女的女工巧云。
雪中闪回的并非是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而是在时代狂风的缝隙中难得的“自我选择”。
看似前途大好的大学生龚彪当众怒锤道貌岸然的厂长,也因此被加入下岗名单;一直被上司要求有大局观的刑警队长,痛殴了玷污少女的人渣,选择为个体的命运出头。
既然人生不可避免要下坠,小人物至少可以选择下坠的姿势。
第二个,是老年王响穿越玉米地,看到了自己曾经开的那列火车轰隆隆驶过。
他追上了火车大喊,“往前看,别回头”。
有人说这是强行打鸡血,我却觉得这是个绝妙的设计。
向前看,不意味着前面有美好、确定的未来。但过去已经注定崩塌,只有别回头,才有走出绝境的可能性。它的现实版本,是曾经的模范女工巧云选择为了养家走进歌舞厅。又在多年之后重回阳光下,然后从此对那段经历绝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