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社恐指南|克服“社交恐惧”的核心秘诀是什么?

社交恐惧的产生和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人际交往经验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社交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在心里留下了阴影,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时,人们就容易过高估计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从而产生畏惧的心理,进而形成社交恐惧。

社恐者自我认同度不高、缺乏自信,在社交场中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最后就干脆不参加任何有陌生人在场的活动。中心症状表现为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社交恐惧症会对我们个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今天小研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克服社交恐惧的六种方法。

越怕什么,越做什么

要想克服社交恐惧症,就需要越害怕什么越做什么,不要害怕失败。人们在陌生的社交场合产生不自在和畏惧的感觉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能因为畏惧而止步不前,一味逃避社交。

克服过程就像学习骑自行车一样,初学者对于摔倒有着天然的畏惧感,但在不断尝试、不断摔倒的过程中终将学会如何把握平衡。社交也是一样的道理,跨过了“畏惧心理”的这道坎,此后面对社交就是海阔天空。

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

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的人,也不敢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要求,害怕自己的要求被否定或者拒绝。他们认为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过分的,会给别人添麻烦,由此害怕提出要求。实际上这种情况会让社恐人士在社交过程中越来越不敢提出要求,别人也很难做到主动关心社恐者的要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社恐者的需求将会越来越不被在意。

社恐者需要相信:每个人的想法都应该被尊重,只要自己所提的要求是合理的,大家会愿意认真考虑,采纳意见。没有人会因为提出要求而被轻视,即使不合理的要求也被允许提出。想要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要记住两点,一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坦荡地表达、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二是要敢于面对要求被拒绝的结果,减少因此受到的伤害。

拒绝很重要

社恐者拒绝他人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勇气,并且还会在拒绝邀请之后忐忑不安。这是因为社恐者习惯于在社交中处于低姿态,害怕拒绝别人会导致社交联系的断开。

需要明确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权利,且这种权利只掌握于自己手中,没有人可以“道德绑架”其他人为自己做事。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或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必因此感到羞愧和抱歉。

迈出“敢于拒绝”的第一步,树立明确的交往边界,反而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尊重,不会拒绝只会导致自己越来越得不到尊重,使得别人将更多、更不合理的各种要求推到自己身上。

别怕说错话

对于社恐者来说,别总是假想人们会对自己评头论足,要知道大部分人主要关心他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不会一直关注某个人的言行。

实际上在即兴的对话中,很难有人做到完全的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大家时不时都会说一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看起来不太合适的话语。不用认为尴尬和冷场的发生完全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别因为交谈中的负面因素而感到内疚,没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人都有过笨手笨脚的时候。说错了话及时纠正,不要进一步扩大后果,造成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即可。

思考过后再回答

大部分社恐者在社交场合会感到焦虑和恐慌,并且立即回答其他人提出的问题。事实上,没有经过足够思考的回答往往会导致词不达意。

当其他人提出问题的时候,停下来,让自己的大脑有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给出适当的回答。思考过后的回答听起来将更有逻辑、更严谨,放慢语速,你所表达的观点将会更丰富、也更有深度,更能够完备地表达你想表达的内容,也会更具说服力。

不必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有社恐者觉得有个别人对自己印象不是很好,不必过于在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想要做到让所有人对一个人都很满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针对别人提出的意见看法,合理的要争取改正并做到更好,而对于不合理甚至是攻击性的言辞,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更不要因此过度联想,从而责怪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必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想必大家对如何克服“社交恐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际上,克服社交焦虑的核心秘诀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认为自己的感受值得被他人重视,有承担“失败”后果的勇气和能力,然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