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上班焦虑,居家也焦虑,这届年轻人为啥总在焦虑?

人人都应该了解的大数据

随着5月进入尾声,2022年的进度条即将过半。对于很多人来说,2022上半年一个逃不开的主题就是居家办公。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今年3月,随着全国多地疫情反弹,很多人开始居家办公。

线上抢菜,线上开会,线上办公成了很多人的日常。

有的人甚至开始调侃:现在除了核酸还要本人亲自去做,好像没有什么事是不能线上完成的了。

原本以为,居家办公后,可以省去动辄几个小时的通勤时间,能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个人休息时间也更多。

然而实际情况是,第一周时还觉得挺新鲜;第二周开始逐渐暴躁;到了第三周,有的人已经开始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申请去公司了。

这种局面可能是很多打工人自己也没想到的。

原本以为我们是一届热衷摸鱼、爱好躺平的年轻人,谁知道,到头来我们竟然开始沉迷上班。

居家办公前,很多年轻人表示:上班使人焦虑;居家办公后,更多年轻表示:快放我去上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居家办公更加自由的工作模式令许多人向往,有人甚至坚信这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主要模式。

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居家办公似乎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香。

一项关于未来职场工作方式调研的数据报告显示:

愿意完全居家办公的受访者占到11%,更多人还是倾向于居家+单位的混合办公模式。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办公室制度作为过去几十年来职场的主要办公方式已经根深蒂固。突然的转变难免让人无所适从。

而居家办公模式下,很多企业令人窒息的线上监管也是让打工人们焦虑的一大原因。

前几天,在线教育公司尚德机构就被自己的员工爆出“每五分钟抓拍一次人脸”的监控措施。

员工称,公司会在工作时间内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领导和HR也会被扣钱。

来自高德纳咨询公司的一项数据表明:

2020年以来,用监控工具追踪员工的公司数量激增,甚至超过半数,其中不乏知名企业。

而另外一些公司则是通过增加线上会议、电子邮件数量、工作汇报频率等方式来追踪员工在做什么。

毫无过渡的办公方式转变+严格的线上监管+居家办公后工作、生活边界的模糊,种种原因加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人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迫切需要上班来缓解。

上班焦虑,通勤焦虑,居家办公也焦虑,这届年轻人似乎总在焦虑。

但实际上,这些焦虑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他们对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渴望。

口口声声的上班焦虑,动辄调侃的摸鱼,无非是希望自己能产出更有价值的内容。

上下班的路上焦虑,或许只是不想一天中最珍贵的几个小时被切割成无数碎片。

居家办公焦虑,更多可能是生气那个不够自律、总想在沙发上“葛优瘫”的自己……

其实,不管哪一种焦虑,本质都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从源头上找到让自己焦虑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或许才是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

如果觉得效率不高,那就给生活和工作做一个分区,营造一些办公的仪式感。

如果觉得自己不够自律,那就以结果为导向,量化工作任务,精确每天的日程表。

想要“葛优瘫”的时候,说服自己跟着直播间里的刘畊宏跳一首本草纲目。

运动分泌出的多巴胺往往能最大程度拯救不开心……

疫情之下,焦虑和低沉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导情绪。

有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预兆的封控和隔离,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想,这种变化或许更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更大限度拓宽自己的边界。

我们或许无法阻止变化,但总要在变化中收获些什么。

更多数据真相欢迎关注↓数据杂志

点击菜单栏【数据店铺】订阅最新数据杂志期刊,做到心中有“数”。

或者先人一步,订阅2022年【数据】杂志,北京冬奥、企业专访、串联数据、逻辑归纳、价值转化,数字观察员带你探索数字世界的魅力↓

更多大数据产业应用欢迎持续关注数据杂志,点击阅读原文或电话咨询数字观察员了解详情:010-64101980。

文 | 石头

编 | 石头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