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焦虑的人除去天生的性格原因,总体来看,与生活方式和心态思维是分不开的,他们大多都有以下十种特征,快看看你占了几条。
一、看书太少
手机的智能化,让大部分人的闲暇时间都被它套牢,碎片化的注意力几乎全部倾入到它所高速展现的静态和动态的快信息中。快餐式的信息让大脑意识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和近乎被洗脑的状态。大脑总是处在浅层思考的领域,只要能达到可以理解零碎信息的水平就足够了。
人们慢慢倾向于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傻瓜式”的内容来愉悦自己,就像脱缰的野马在娱乐海洋里任意驰骋,不受任何人管束,不必给自己提出太高的要求。长期下去,大脑越来越“笨”了,稍微复杂深奥点的信息都消化不动了,会感到非常的吃力。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度高的新闻和文章都会让人敬而远之,美其名曰:“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不想太费脑子了。”更不用说一年读个几本书来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了。长期没有前人的智慧来调整思维、开阔眼界、滋润心灵、充实灵魂,思想的空虚和限制感就越来越明显,胡思乱想的越多,做的越少,无名的烦恼就越来越多,说不出的焦虑感。
书籍本身就是亿万名智者真知灼见和历史精华的积累,而读书就能很好的答疑解惑,减少烦恼。如此简单的途径却被大部分现代人逐渐弃置。好像拿本书看是件特别要命的事,更要命的是竟然根本看不进去,甚至看不懂了。真的等到哪天突发了某些觉悟,不想再平庸下去的时候,却觉得腹内空空如草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读书太少,就不免会感到无聊和郁闷,格局就会越来越小,心态也会越来越闭塞和狭隘。
二、写的太少
以前的人随手都能写出只言片语,除非那人不识字。想交流信息,就着手写信;想做个备忘,就记个手账、写个日记;想提醒留言,就写个简短告知……格式繁多,内容正经充实。有人会说,这看起来跟现在发信息、做备忘录有什么区别呢?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环节,以前的写是真的在“写”,现在的写是智能化的,日常的语言被手机这个小盒子都消化吸收的差不多了,拼音或笔画就能拼凑出简单的语言,表词达意即可,都不用过脑子,智能输入法可以帮你完成后续。更有嫌麻烦的,直接发语音了。
这样的差别长期下来影响就大了。以前经常手写,写的每一笔都牵着情感,每个人的字都是独一无二的。字迹仿佛和灵魂相通,甚至是区分人的标志。如果再能通过文字传递感情和思想,那都是不可多得的智慧瑰宝。虽说手写版本在保管和传承方面问题颇多,但是这样长此以往下来,人的思维和意识都是生动、清晰和主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有风格和个性。而手机呈现出来的是统一的印刷字,显得死板无生机。语句的精简和随意性也容易曲解本意。
以前的书信很慢,但一封信往往能道尽心声,充满真情实感;现在的微信很快,反而生出莫名的距离感。长期不能洋洋洒洒书写真心,被网络吞掉了多少灵感想法,下笔无力空洞,好似越来越退化了,怎不让人空虚又无从排解,就像活得不彻底似的?
三、动的太少
以后人类的身体构造和机能估计是要向有利于坐姿的方向发展了吧。结结实实的两条腿,踏踏实实的一双脚,曾经能一口气走上数十里山路、土路,一脚自行车能蹬个上百公里,一个扁担能挑上百斤。现在呢,走个几百米就喘的慌,自行车蹬不动,骑个电瓶车都觉得出了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还要花钱请私教才能练出力量,回家了做个家务都费事,可能还要请保洁。
天天坐着坐着,坐出了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腱鞘炎、鼻炎,吃着吃着,吃出了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日子越过越好了,毛病越来越多了,身体越来越差了。你说,能不愁吗?能不烦吗?能不郁闷吗?关键是知道问题在哪,生活的大环境在这,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身体机能退化而无所适从。身体素质下降,如果没有及时的调整生活状态,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四、晒的太少
地球孕育生命,就是因为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环境特别适合生命的诞生,人类就是仰仗这种天赐的热量和温度才能繁衍生息,生机勃勃。然而,人类的生活方式却与大自然的生态规律越来越背道而驰了。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人们已经不用再痛苦的忍耐酷暑严冬,可以选择更舒适的调节方式来让生活变得更加容易,更不会因为身体难以煎熬而轻易失去了生命。最热和最冷的日子都可以过得四季如春。况且,网络信息的发达,让人离开网络、离开手机就失了魂一般,特别的没有安全感!出去晒太阳、看花草该多么无聊多么傻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室内活动,反而浪费了阳光的惠泽,真的是暴殄天物。结果是,人们越来越怕冷了,又越来越怕热了,身体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毛病,缺少了精气神。
大地滋养万物,人就是万物之一,如果总是活得那么不接地气,甚至都“见不得光”了,你说内心能阳光灿烂吗?
五、交流太少
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按理说,交流如此通畅,想要联系谁,一秒必达,但是感情交流真的多了吗?
的确,不在眼前的人,信息瞬时即达,方便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在眼前的人,你每天能多看几眼,多说几句?是不是最亲密的就是手上的小盒子了?一家子坐在家里却没有人说话,传来的都是视频里别人家拍出来的吵吵闹闹的、杂乱无章的声音。你还乐此不疲的看着、傻笑着,然后看到家里人,却不晓得怎么开口,连基本的聊天都聊不了两句。
对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谈心教导,对长辈不知道该怎么嘘寒问暖,对爱人不知道该怎么诉说衷肠。相反,能给网上不认识的人评论、点赞、送礼物,更有甚者可以网聊、网恋。一腔热情给了看不着、摸不着的人,却对眼前实实在在的人提不起兴趣,给不了耐心。成了家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闷,未成家的沉不下心去了解实实在在的人,而让交往之路曲折重重。网络的虚无能给的了你生活的踏实吗?人都是靠感情维系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相处和磨合才是长久之道,可别把日子越过越虚无了吧!
六、熬夜太多
谁还不能熬点夜?我熬的是夜吗?不,我熬的是孤独,是短暂的自由。
的确,夜深人静的静谧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独处空间,让人能彻底的放空自己。不管是刷刷搞笑视频,追追心爱的电视剧,还是想读点书写点东西,就只是想在深夜里抓住一天的尾巴,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不受任何人的干扰。一天的种种情绪也需要在此刻排解。最主要的是,手机起到了极大的慰藉作用,一旦关灯闭眼入睡,就意味着与它脱离,心里一下就没了寄托,巨大的空虚感让人无法关闭心门,安心入睡。仿佛,未熬的夜,都是那不甘的梦想。但是,熬夜真的能带来人生的升华吗?
根本不会!熬夜的危害太大了。长期熬夜会让人反应越来越迟钝,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变差。内分泌紊乱,皮肤和发质都会变差,各个器官耗损严重,气血虚亏,精神萎靡。身体的疲惫感让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和激情,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最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猝死。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自律和清醒的,能合理的安排好作息,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他们绝不会伤春悲秋,白白浪费光阴。身体只有遵循规律,在夜晚得到充分的休养,才能让头脑更睿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如果你都不能果断的暂停,为身体充电,你还能掌控好你的人生吗?
这夜吧,熬的都是空虚。夜越空,人越虚。夜不能寐,便胡思乱想,甚至越发悲观和焦虑。
七、吃的太多
现在的毛病好多都是吃出来的。吃的越多越好,毛病反而越来越多。小孩吃的多了,睡觉不踏实,各种脾胃不和,焦躁不安,或是发育早熟;大人吃的多了,吃出“三高”了,年纪不大,顾虑不小,生怕哪天脑溢血、心脏病要了自己的命,或者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没办法,还是日子过得太好了,不愁吃穿,只有挑着拣着吃的,任由吃不完的浪费掉了。
街上诱人的小吃和美食,让人忍不住的要满足自己的味蕾。尤其是从小被父母控制饮食的年轻人,一旦挣脱家庭的管束,就如获自由般的大快朵颐了。那些浓重的调味料带来的味觉刺激让人不能自拔,外出就餐和随叫随到的外卖让本不愿意动手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长期口味偏重对身体带来的影响,也是比以往更加不利的。吃的是越来越好了,食材却越让人放心不了。吃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医院里排队检查或是开慢性病药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的。还没活到老,身体问题已不小,每次体检都要吓一跳。这还算是个更好的时代吗?
八、看的太多
现代人整天离不开电子产品,用眼量比以往信息不发达的时期多上数倍。眼睛的超负荷使用带来的眼睛干涩、头疼头晕等问题也越来越多。
肝藏血,开窍于目。长期用眼过度,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血不足。中医认为,“养肝就是养命。”肝气不顺,内里郁结,让人容易急躁、发脾气,焦虑难安。甚至终日情绪不佳,郁郁寡欢。
不注意爱护双眼,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疲惫感,明眸变黄珠,生活也慢慢暗淡了光芒。
九、想的太多
你是否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纷杂的一切、旁人的目光和看法、过多的欲望和诱惑,都会让人想的太多,活的太累。
你有多少想法付诸实践了,是想的多,还是做的多呢?人的烦恼大多来自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又太少。一件事还没有开始做,担心和顾虑就已经一大把,患得患失,焦虑难安。
佛系淡然的心态真的是少之又少,多少人因为过不去心里的坎,忍不了那口气,把别人想得坏,把事情想得糟,把简单变复杂,最后得不偿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选择太多
你没有看错,选择太多也是会增加焦虑的可能性。就拿看电视来说,以前都是跟着广播电视台的信号来收看节目的,给什么就看什么,到什么时间就找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就行了,简单而满足。现在呢,什么都可以看,琳琅满目的电视节目让你难以取舍,最后还是不知道看什么最好,选了半天选了个寂寞。
吃东西也是这样,一打开外卖软件,看起来个个诱人,但是吃了几次就发现什么也不想吃。有这么多选择,怎么就没有适合我的呢?什么都有了,却反而不知道选哪个?真是郁闷啊。
人并没有因为选择多了而感到满足。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