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艺人,一次纪录片探索
用《好吃的非遗》唤醒非遗
2023年祥禾饽饽铺作为主冠名商与抖音合作拍摄《好吃的非遗》首部抖音平台关于中国非遗美食的纪录片,不仅推广祥禾中国糕点的传承故事,更为中国非遗和传统文化发扬做出贡献。
该部纪录片找来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之一萧寒。拍完《我在故宫修文物》后,他将目光投向了生活中的手艺人,想去寻找那些手艺背后的人,想去了解他们的命运,寻找这些个体命运背后文化的依存。
《好吃的非遗》由演员张新成、抖音主播周小闹组成吃货组合,以十二时辰为主线,前往天津、广州一北一南两座城市,体验城市烟火气,品尝十二道非遗美食,与非遗传承人畅聊美食背后的动人故事。
短视频平台成为传播非遗的重要舞台
手艺人的生存却并不容易。国家文旅部2018年公布的信息显示,当年新增的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63.29岁,属于高龄群体。而平均年龄如此高的原因,还在于绝大多数技艺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变现困难,传播受阻,没有年轻人愿意入行。更何况,还有很多濒临失传的技艺都没有评上非遗。
抖音想为这些手艺人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空间,记录他们的故事,让他们获得关注,改善他们的生活,让手艺被传承。
在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饮食类非遗。饮食类的非遗不仅面临上述的问题,还面临快餐品的竞争。
快餐品占据大街小巷,花式营销抢占客流时代,非遗美食传承受到新消费语境的挑战。如何保留舌尖上的非遗,盘活“老字号”,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话题。抖音《2023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5月,抖音上平均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13场非遗内容开播。数据表明,短视频平台成为传播非遗的重要舞台。
祥禾饽饽铺是迄今传统糕点行业较早开展直播带货的老字号品牌,借助互联网平台、短视频平台为品牌带来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
祥禾饽饽铺作为传统糕点行业,虽是传统行业,但一直在拥抱新平台,在微博、微信、快手、小红书等平台都开设了官方账号,累计互联网粉丝数量超过300万人。
目前通过电商业务向全国各省销售糕点每年超过2500吨,服务超过300万中国家庭,并通过711、盒马等渠道进入线下全国市场。
祥禾饽饽铺的产品2023年作为夏季达沃斯论坛中的官方礼物,带给来自全国150多个国家的政商领袖,产品远销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市场,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的收入已经超过企业营收的60%。拥有43家直营门店。
受到过帮助的非遗人的一次还愿
经历了四代人的天津非遗老铺祥禾饽饽铺原本藏在巷子几十年里不为人知。2018年,祥禾饽饽铺参与录制《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拍摄结束时导演对祥禾的第四代传承人说:“中国这么大,有太多和你父亲一样,一辈子守着个手艺的老匠人,非常不容易,希望祥禾发展得好,也能给这么多非遗手艺人打个样儿,增添一些信心。”
作为主冠名商与抖音合作拍摄《好吃的非遗》,是祥禾为当年《舌尖上的中国》的垂青还了个愿。祥禾曾经受到过帮助,希望越来越多的非遗人被看到,帮助更多坚守的非遗人。
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祥禾饽饽铺作为剧中天津的百年老号的代表和宫廷糕点的民间传承代表迅速走红。
播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祥禾饽饽铺门外排起了长队,由于都是人工现制,实在供不应求,祥禾不得不限量供应。线下人气爆棚的同时,线上销量也直线上升,粉丝数大涨。同年5月,祥禾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入选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彼时这些忽然的变化让第四代传承人杨明很兴奋,但他担心这只是年轻人的一时兴起,仅仅是尝尝鲜,等节目的余热过了,年轻人就可能再次远离中式点心。
他去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察,发现这一代年轻人渐渐远离中式传统糕点有产品的原因,有包装的原因,也有消费场景的原因。
“重油重糖”这是人们对传统糕点的认知,直到今天,一些老糕点师傅,仍然认为糕点之“正宗”就是如此。作为新掌柜的杨明想开拓另外一条新路,“传统并不意味着老,所谓传统是一个时代的漏斗,每一个时代最优秀的东西会被自然选择传承到下一个时代变成传统,因此做中式传统糕点,我不仅在传承传统,更要创造传统。”在保证传承的基础之上,中式糕点要更加符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
2015年,“祥禾饽饽铺”利用半年时间,在三代人的糕点秘方以及大量经验基础上,对糕点配方进行修改,在不牺牲糕点风味的前提下减油减糖超过30%,去除了全部氢化植物油和食用香精,对主要原料包括玫瑰、核桃、红枣等都对原产地和制馅过程进行考察筛选。
半年后,祥禾饽饽铺的网上店铺正式开张,厚积薄发的第一年,就卖出了十万斤点心,这相当于以前老铺子十年的销量。
2019年,恰逢抖音平台种草视频兴起,博主们纷纷拍视频给大家安利祥禾饽饽铺,祥禾顺势看到了在抖音电商的机会。
2020年9月,祥禾饽饽铺入驻抖音平台,该账号上的短视频内容展示了祥禾饽饽铺第三代传承人做点心的故事,收获百万粉丝。
其正式做抖音电商带货是从2021年1月开始,在抖音电商的商品的成交量已经超30万件。
祥禾饽饽铺作为非遗项目,一直都在探索创造具有更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和技术。自2019年开始,与北京故宫开始复刻共创“宫囍”系列中华喜饼,并且围绕古代典籍文献和现代的营养科学,开发出五毒饼、九阳糕、望春饼等一系列符合中国文化精神、契合中国文化现象的新产品。
祥禾饽饽铺与人民日报、故宫文化、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元气森林、非人哉、内山书店等文化和商业IP先后完成IP联名合作。
目前每年400万左右消费客户中,70%以上是18-35岁的年轻群体。唤醒了一大批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一个传承逾百年的老字号品牌,祥禾饽饽铺致力于让中式传统糕点走进每一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以点心为媒介,面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