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大嘴妞,点击上方“关注”我,为你分享自媒体个人原创优质文章。
爱,究竟是什么呢?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莎士比亚说:”爱叫懦夫变得大胆,却叫勇士变成懦夫。“
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莫里哀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教我们重新做人。“
关于爱,从来都是很多人喜欢讨论的话题,每个人对爱的解读都不尽相同。
那么,今天这本书堪称爱情的经典之作,它就是——《四种爱》
本书写于1960年,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经历了战乱的人们,在趟过了鬼门关后,似乎变得更加想要得到爱,也更加想要去爱。
于是,作者C.S路易斯在他人生走过大半时光后,写下了这本探讨”爱“的经典之作。
他的一生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意思是他在不到65岁时到去世为止,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
一是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
二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太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
三是通俗的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地狱来鸿》、《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他一生著书逾30部,有学术著作、小说、诗集、童话,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支持者,时至今日,他的作品每年还在继续吸引着成千上万新的读者。
本书作者向读者描述了爱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情爱、友爱、爱情、仁爱。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读路易斯对四种爱的诠释。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父母说,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80%以上的孩子会排斥这种父母的好。
路易斯将这种父母对孩子之爱划分为“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
父母爱孩子总想什么都给最好的生活,拼命挣钱,拼命工作有时甚至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然后把爱都给予给孩子。
作者把这种给予之爱比做是极致的上帝之爱,
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领情,觉得这不是需求之物,我要的爱仅仅是陪伴,这就是需求之爱。
无论是给予之爱还是需求之爱,对于生而为人的我们,天生就会有欲望和需求。
特别是我们在有了成熟的意识之后,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时候无论是内心情感还是身体,唯有爱才能驱除孤独感,这便是仁爱。
小的时候我们从父母身上索取爱,成年之后,我们从伴侣身上索取爱,甚至后面有了孩子后,我们也希望孩子会爱自己。
对比起来,似乎给予之爱便伟大一些,但实际上,过犹不及。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日常都大包大揽,打着都是为孩子好的旗号,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孩子结婚生子,父母都要插手发表意见,到最后可能就养成了巨婴。
这当中孩子也很痛苦,他根本不需要父母的这种过多的“厚爱”之情,他们想做自己。
所以作者说这不叫给予之爱,而真正的给予之爱是不需要对方的回报,哪怕是不被对方承认都行。
而父母的这种给予方式,只是一种“情爱”,这里的“情”指的是亲情。
路易斯从小家庭也很不幸福,母亲在他10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因母亲的去世也变得消沉,只有他和哥哥两个人抱团取暖。
在二战期间,路易斯结识了战友的母亲摩尔太太,并与之建立起了浓厚的情爱,在朋友面前他称摩尔太太为母亲。
其实友爱就相对简单点,就是朋友之间的爱。
路易斯在文章中说到一群朋友相处在一起,性格也各异,但不妨碍他们成为朋友。
路易斯和朋友托尔斯就是两个性格不同的人,但他们有共同的喜好,每次在一起都可以聊很久。
友爱不同于情爱和其它的爱,友爱不是必须的,是有选择性的,但却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很多时候友爱和亲情就差那么一点点距离,甚至还会超越亲情。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有过交往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但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仁爱就显得比较高尚了,而且它还和其他几种爱相重叠,路易斯认为仁爱具有某种超越的特征。
比如路易斯他哥哥酗酒后仍然与之相伴,也在摩尔太太晚年脾气古怪时细心的照料,还把自己的版税捐献出去,这些都可称做仁爱。
现实中每次出现大的灾难后,热心人士都会勇跃捐钱捐物,都是仁爱之心。
明星江一燕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去到贫困山区支教,也是仁爱之心的举动。
歌星韩红资助孤儿、每次灾难侵袭时捐钱捐物,这都是一份仁爱。
还有很多的明星、名人就不一个个赘述了。
说到爱情就离不开性爱,那么,性和爱可以剥离吗?
李银河曾说:“性是人类最深刻的欲望。”
路易斯在写这部分的时候,明确表示,你可以对不爱的人产生性欲,可面对相爱的人,除了性欲,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存在。
性欲只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欲望,如果没有爱情,那只关乎到自己本身,如果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那么性欲就变成了感知方式,一种爱的表达。
所以,在我们讲到爱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说到性欲,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爱情的热烈和美好,正是爱人之间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感受。
路易斯在59岁时才遇到小自己17岁的妻子乔伊,遇到了真爱。
路易斯之所以晚婚,是因为原生家庭对他造成的影响,所以一直排斥婚姻,直到遇见乔伊。
遗憾的是乔伊在和路易斯相识不久后,就查出了癌症。
路易斯说爱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就算知道了乔伊的病情,还是和乔伊结了婚。
虽然两人只有短短三年的婚姻生活,乔伊就离开了人世,可就是在这期间,他们尽情地享受了爱情的盛宴,心灵和肉体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路易斯在书中这样形容乔伊:“她就像一座大花园,像一座由众多小花园层层环抱而成的大花园。墙内有墙,篱内有篱。你进入得越深,就越会发现里面更神秘通幽,更芳香馥郁,更生机勃勃。”
所以在《四种爱》里面的爱情,得益于路易斯和乔伊的这段感情。
路易斯在失去了乔伊后,那种失去挚爱的痛苦简直让他开始怀疑人生,没有爱情的世界,就像人间炼狱般的难过。
再加上他的记忆也开始衰退,悲痛之下,他把曾经与乔伊一起生活的美好场景写了下来。
正是《卿卿如晤》这本书,这也是路易斯写作生涯的最后一本书。
这本书对四种爱的诠释真的可以称作是经典之作,有机会还是可以再读一读原著。
看完文章点个赞+评论,给大嘴妞一个鼓励,大嘴妞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并为之努力精进,一旦尝到甜头,你就很难停下来啦。
也可关注大嘴妞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正能量大嘴妞
会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