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残疾人联合会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立足残疾人群体,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心系残疾人的疾苦,组织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舒城县残疾人联合会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有注册志愿者人数11人,服务总时数595小时,先后开展大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共计20多场,参与人数超千人次,为全县3000多人次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为残疾人家庭办实事1000余件。舒城县残疾人联合会志愿服务队依托舒城县春蕾特殊儿童康复学校成立了一支送教上门队伍,开展“送教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让所有残疾儿童“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康复教育,一支送教队伍开启了送教新征程,希望通过宣传关爱残疾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到关爱残疾儿童的活动中,帮助残疾儿童,为他们保驾护航,为残疾儿童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用心传递温暖,关爱特殊儿童舒城县春蕾特殊儿童康复学校“送教上门”教师现有队员18人,主要是学校年轻骨干教师。志愿服务队在不影响校内正常教学同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送教服务。2017年至今,已累计为50名残疾儿童提供服务,覆盖11个乡镇,先后开展1120人次“送教上门”志愿服务活动。送教“轻骑兵”们结合三个“服务原则”,做好“送教上门”工作:一是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服务属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范畴,学校免费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二是学校结合原则。舒城县春蕾特殊儿童康复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负责服务区域内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三是一人一案原则。送教服务须在家长认可和配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人一案,开展相应教育服务。志愿者们与学生、家长进行了地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状况,志愿者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科知识教授的同时,还对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三个层次相结合,夯实“送教上门”果实送教“轻骑兵”们将“送教上门”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送教前“精准评估”、送教中“循循善诱”、送教后“总结提高”。送教前“精准评估”:老师对每位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授课计划,精心做好送教上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送教中“循循善诱”:每位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专业的特殊教育手段。心理疏导、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等环环相扣,同时注重与家长的真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日常表现和特性,尽力解决残疾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送教后“总结提高”:每次送教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议,大家对每次的送教活动进行反思,记录心得体会,找出不足之处并讨论解决对策,从而在志愿服务中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每一次送教都是我们的一次成长。通过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业成绩,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对残疾儿童的心理帮扶,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对残疾儿童的生活帮扶,深入了解帮残疾儿童的家庭情况,掌握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疫情期间,坚持送教上门,用爱温暖人心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莘莘学子入学的脚步,却阻挡不了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心。为提高残疾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关爱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送教“轻骑兵”们依然坚持在疫情期间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送教“轻骑兵”考虑处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要求志愿者们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活动中,送教老师深入残疾学生家中,为学生送去了防疫物资和礼品、详细询问了家长的复工情况、学生线上学习的困惑、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等工作,与此同时,教师们认真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和防范技能,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及家长克服恐惧,真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做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是隔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是改善贫困残疾家庭的精准举措。通过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家长们的眼中又有了奋斗的希望。“送教上门”有效的提高了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切实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和家长的心理负担。舒城县残疾人联合会志愿服务队坚持把康复、教育融为一体,做好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努力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有平等的教育、平等的权利,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呼吸,沐浴同一片阳光,让康复强壮肢体,让教育武装头脑,让残疾儿童未来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来源:六安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